-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46
- 102
- 19
- 2
- 1
- 156
- 150
- 133
- 30
- 23
- 95
- 88
- 86
- 64
- 6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林康 赵平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3年47卷12期 1728-173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有机残体混合分解对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至关重要,但关于农田生态系统中混合秸秆分解过程的研究仍较缺乏.该研究在玉米(Zea mays)单作、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单作和玉米马铃薯间作小区实验中,设置了为期6个月的玉米秸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阳 《现代食品》 2025年16期 85-87页
【摘要】 陈皮作为传统中药材的典型代表,其炮制工艺中的微生物代谢机制直接影响药效成分的生物转化效率.传统发酵揭示微生物群落通过酶促反应介导活性成分的合成与修饰,而现代代谢工程中环境因子可定向调控菌群代谢网络.因此,本文就陈皮炮制过程中微生物代谢活性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晓莉 丁范范 等 《生物学杂志》 2024年41卷4期 50-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从宁北盐碱土壤中分离得到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单菌落 45 株,利用基因组提取技术,对菌株 16S rRNA序列进行测序及菌属鉴定.结果显示,有 16 株放线菌,含 13 株链霉菌属,3 株拟无枝酸菌属.抗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16 株菌株均具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敏 《工业微生物》 2024年54卷6期 214-216页ISTICCA
【摘要】 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ts)是一种传统中药材,被用于增强免疫力和治疗多种疾病.在中医药理论中,炮制是中医药学特有的加工技术,旨在提高药材的安全性和功效.然而,关于黄芪炮制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物对其药理活性的影响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晓琴 肖珊 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年15卷3期 110-116页
【摘要】 微生物灭活作为鲜切菜加工过程中关键的步骤之一,关系着鲜切菜的保质期与食品安全问题.因此,研究和利用各种除菌技术以延长鲜切菜保鲜期、保证食品安全与质量十分重要.光动力抗菌技术(photodynamic antimicrobial techn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程海 夏家朗 等 《广西植物》 2022年42卷8期 1259-127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是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产生许多结构新颖、活性独特的次级代谢产物,承担多种生理生态功能.北部湾海洋植物物种资源丰富,据统计,海洋植物有3门43种.该文综述了从2002年起北部湾海洋植物及其共附生微生物次级代谢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春慧 程峰 等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2年38卷8期 869-87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传统的中医药在亚洲被广泛地用于改善疾病.然而,由于缺乏正式的科学验证,缺乏有关中医药药理机制的信息限制了其应用.在口服后,中医中药成分往往不会被宿主直接吸收,而是进入肠道被肠道微生物群转化.肠道微生物群是生活在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其功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彤 马少兰 等 《草业学报》 2023年32卷1期 89-98页
【摘要】 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活性对维持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和功能至关重要.前期研究表明,长期单作可导致枸杞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群落结构变异,但对其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尚不明确.为研究微生物代谢活性对长期单作的响应,利用Biolog E...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洪涛 周皓 等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45卷2期 493-512页
【摘要】 微生物源天然产物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之一.近年来,利用微生物共培养产生各类天然产物的研究发展迅速.微生物共培养是一种通过模拟(微生物)栖息地/栖息环境以激活可能的沉默生物合成基因簇并进而诱导微生物产生新次生代谢物的有效方法.与菌株纯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亚锋 于文豪 等 《土壤》 2023年55卷1期 132-139页
【摘要】 为研究种植年限对健康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的影响,以种植一年和二年的健康三七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及Biolog微平板法等技术手段分析土壤微生物活性、氮素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碳源代谢活性及其功能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