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0
- 4
- 3
- 1
- 12
- 12
- 5
- 4
- 4
- 16
- 9
- 6
- 5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丛畅 张康 等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44卷6期 699-706页
【摘要】 减少大气中CO2含量,缓解温室效应,并实现CO2的高效利用已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罗尔斯通氏菌(Ralstonia eutropha)为生物催化剂,构建微生物电合成系统(MES),通过外加一定的电压,将CO2直接转变为高附加值的聚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冠伦 张新妙 等 《微生物学报》 2023年63卷6期 2245-226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二氧化碳减量化与转化是当前业界关注及着手解决的重要问题,将二氧化碳作为资源转化为甲烷,有利于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技术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的研究与进展;总结了二氧化碳生物转化途径及其影响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保财 郭云雪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24年22卷6期 601-609页ISTICCABP
【摘要】 产电微生物通过胞外电子传递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以此开发的生物电化学系统应用十分广泛.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小分子可以作为电子传递载体,在介导、增强产电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电子传递载体生物合成浓度低、跨膜传递效率差,严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雨 张康 等 《合成生物学》 2024年5卷5期 1142-1168页
【摘要】 为了实现碳中和绿色经济,人们利用生物炼制技术对二氧化碳(CO2)进行转化利用.其中,微生物电合成(MES)是通过电能驱动生物催化剂将CO2转化为化学品的新兴技术.目前MES仍存在微生物固碳效率低、电子传递机制未明确、产品合成速率低、反应器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欢 崔球 《合成生物学》 2023年4卷5期 980-999页
【摘要】 质谱是一种强大的分析工具,可提供分子量和化学结构信息.它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快速、普适性、微量和非标记等优点.在合成生物学的"设计-构建-测试-学习"工程化策略中,质谱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随着质谱仪器及其方法体系的不断发展,质谱,特别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华伟 李寅 《合成生物学》 2023年4卷6期 1259-1280页
【摘要】 生物光伏利用可自我更新的光合细胞作为光电转化材料,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太阳能利用技术.生物光伏包括光合细胞中的光化学反应、细胞与电极间的跨膜电子传递、生物电化学系统中的电流产生三个核心过程.光合细胞的天然跨膜电子传递效率较低,成为了生物光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龙 金熠樵 等 《微生物学杂志》 2019年39卷3期 95-10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生物电合成(Microbial electrosynthesis,MES)可直接利用电能驱动微生物还原固定CO2合成多碳化合物,为可再生新能源转化、精细化学品制备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新机遇.但是,微生物吸收胞外电极电子速率慢、产物合成效率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光荣 宋天顺 等 《生物加工过程》 2021年19卷5期 531-538页ISTICCABP
【摘要】 微生物电合成(MES)是生物阴极驱动的过程,其中自养微生物可以直接从阴极吸收电子或通过H2间接吸收电子作为能源,将CO2还原为化学品.为研究表面活性剂对MES性能的影响,以基因改造的杨氏梭菌作为菌株,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PEG)作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甜 王君婷 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55卷6期 941-949页
【摘要】 人工光合系统具有较高的光吸收率,但难以合成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合物.微生物则可以利用自身的促进自我修复与复制、具有高特异性的生物酶催化合成各种高分子化合物.生物杂化光合体系结合两者优点,为化学品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清洁高效、经济、可持续的发展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博 高冠道 等 《化工进展》 2017年36卷3期 1084-1092页
【摘要】 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s,MECs)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制氢,随着研究的深入,MECs发展出集产能与治污于一体以及多种应用形式,为解决当前国际面临的能源问题和水资源保护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