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
- 2
- 1
- 1
- 4
- 3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褚娜 蒋永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21年37卷5期 237-24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微生物电合成(microbial electrosynthesis,MES)是一种新型微生物电化学技术,以电能驱动微生物在温和条件下转化水和CO2生成有机物.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 fatty acids,MCFAs)是指C6...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靖宪月 陈姗姗 等 《微生物学报》 2018年58卷1期 19-27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可吸收胞外电子的电活性微生物(Electroactive microorganisms,EAMs)可利用胞外固态载体的电子将二氧化碳或其他氧化态物质还原成胞外有机物、还原态无机物或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物.该类EAMs的出现拓宽了人们对微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锋 宋浩 《生物工程学报》 2017年33卷3期 516-5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电活性微生物(产电微生物和亲电微生物)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双向电子和能量传递来实现多种微生物电催化过程(包括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电解电池、微生物电催化等),从而实现在环境、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并为开发有效且可持续性生产新能源或大宗精细化学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家桓 刘毅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4年20卷6期 1096-110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电活性生物膜(Electrochemically active biofilms,EABs)是一类能够直接与胞外固态载体(铁氧化物、腐殖质及电极等)进行电子交换的生物膜.EABs的电子传递特性,赋予了它在环境、能源和化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尧 张闻杰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4年20卷2期 174-17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生物电化学系统用于微生物电合成,可原位利用污水中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固定,并生产有机物.通过构建生物电化学系统,利用混合菌作电催化剂还原二氧化碳生成乙酸和丁酸.设定阴极电势-0.75 V(vs Ag/AgCl),10 d的反应周期内,乙酸最大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卞化 孙新晓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19年35卷2期 195-203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环境保护和能源供应是人类关心的两大问题.能源消耗释放出的温室气体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利用CO2固定途径可将CO2转化成燃料或化学品.天然固碳生物通常存在生长缓慢、固碳效率低等问题.通过在模式微生物中增强或重构CO2固定途径,实现CO2的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淑霞 张玲 等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8年38卷9期 27-3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裂壶藻作为一种生产DHA的重要菌种,其脂肪酸合成途径除了已经被广泛了解的聚酮合酶(PKS)途径外,还残存着作为真核微生物中常见的脂肪酸合酶(FAS)途径中的功能酶和中间产物.经过前期的研究,运用基因工程手段,将载有与裂壶藻近缘藻种中已知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娟 周海峰 等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5年33卷5期 487-48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制备CdSe/CdZnS核壳结构量子点并将其作为荧光探针对大肠杆菌O157进行生物标记,为建立病原微生物的量子点标记快速检测新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高温有机合成方法制备CdSe/CdZnS核壳结构量子点,采用透射电镜、荧光光谱、...
【关键词】 CdSe/CdZnS;核壳结构量子点;生物标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