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
- 1
- 6
- 3
- 3
- 1
- 8
- 5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菁 代莉 等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9年22卷9期 999-1003页ISTICCA
【摘要】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成品输液,开展PIVAS对保障静脉输液质量和调配人员的职业防护有重要意义.在保障静脉输液质量工作中,输液微粒污染是其主要的风险因素.静脉输液微粒污染不仅损害成品输液质量,更是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卫霞 李惠英 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9年19卷75期 288,296页
【摘要】 临床医护人员在实施静脉用药配置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微粒污染情况,进而影响药物正常应用,给治疗造成安全隐患.本文主要探究静脉用药配置过程中微粒污染的来源,并探索有效的预防方式,进而不断提升静脉用药的安全性,给广大患者造福.依据静脉注射药品生产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4期 224-224,225页
【摘要】 本文探讨静脉用药配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微粒污染的来源,探索更好的方式预防,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根据静脉注射药品生产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分析静脉用药配置时出现的微粒污染来源及其对应的预防措施。静脉用药配置时出现的微粒污染和人为的操作不当有很大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亚敏 《海峡药学》 2013年25卷4期 293-294页
【摘要】 目的 了解静脉用药配置过程中的不溶性微粒污染的来源,并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静脉用药配置时的微粒污染来源主要有:操作环境不清洁、药物储存条件、药物相互作用、配置器具、配置操作不当、反复针刺瓶塞.预防措施主要有:加强室内的净化和消毒、药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美香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01卷8期 146-146页
【摘要】 静脉输液过程中不溶性微粒较常见,现对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措施进行简要总结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锦珠 《中外医学研究》 2011年09卷29期 149-150页
【摘要】 目的 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微粒污染的各种来源,及其危害,制定预防措施.方法 通过查阅近年来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实践.结果 输液微粒形成的来源包括配制前的原料,容器及输液用具,配制中的橡胶塞,玻璃安瓿微粒,环境空气,以及人为因素可能产生微粒.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培云 张文静 等 《健康之路》 2015年1期 90-90页
【摘要】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配置过程中微粒污染的来源,根据来源选择最佳防治措施,提升医院静脉用药配置管理能力。方法:对静脉配置中心配置过程中的微粒污染数据进行统计,并记录药物储存环境、药物配置操作不当、药物相互作用的频率,根据统计结果与记录资料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培秀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3年6期 93-94页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如何避免输液微粒进入人体。方法:对可能导致输液微粒进入人体的各种因素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达到预防或减少输液微粒污染的目的。结果:通过总结分析,我们发现造成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操作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智琴 丁亚媛 《护理研究》 2005年19卷30期 2727-2728页ISTICPKU
【摘要】 综述了临床静脉用药过程中微粒污染来源,包括静脉用药器具污染、操作环境污染、操作方法不当等;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严把输液器具关、保证药液可靠性、合理用药、加强操作环境管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