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5
- 4
- 1
- 3
- 1
- 1
- 1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常莹 崔志敏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0年24卷3期 276-277页ISTIC
【摘要】 患者女性,75岁.贯序使用4个起搏系统.旷置电极导线使局部感染经抗生素及清创治疗难以控制,导致心脏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外科直视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灶后治愈.再次植入起搏器时发现心肌组织在炎症、手术创伤后形成纤维化而使起搏阈值明显升高.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起搏器;心脏装置相关感染性心内膜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立国 景华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9年23卷6期 559-559页ISTIC
【摘要】 2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内膜有赘生物,内科长期应用敏感抗菌素治疗无效.在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拔除起搏电极,同时清除心内膜赘生物,术后均康复,至今未再安装起搏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潘佳君 周广为 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8年39卷7期 758-76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的影响因素以及早期起搏器植入时机和途径.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后植入永久起搏器(不包括植入埋入式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患者.收集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的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伟 花中东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9年23卷2期 160-164页ISTIC
【摘要】 目的 总结永久起搏器心外膜植入术后当天、短期术后和长期术后心外膜电极导线的心室阈值的变化,分析心外膜植入起搏器是否安全、稳定.方法 入选2007年10月至2016年3月在阜外医院行心外膜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且出院后进行1次及以上程控随访的4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圣杰 苏蓝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年22卷2期 123-129页ISTIC
【摘要】 心脏起搏器在临床的应用,使数以万计的患者得以获益[1].从单腔起搏到双腔起搏再到双心室起搏,满足不同基础疾病的需求,但真正的生理性起搏一直进步缓慢.即使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植入器械和技术不断改进,包括穿间隔的左心室心内膜起搏、左心室多位点起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永乐 万征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16卷1期 19-20页ISTIC
【摘要】 50年来,随着新装置的增多和患者寿命的延长,电极导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如感染、脱位和断裂,拔除导线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1-2].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临床获益的同时,约30%患者对CRT不反应,原因之一是左心室电极导线位置不佳[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从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2年26卷3期 189-190页ISTIC
【摘要】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通过放置左室电极,起搏左室,从而协调或同步化房室、室室收缩或/和舒张,达到治疗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的目的.起搏左室有两种方法,心内膜和心外膜起搏.心内膜起搏由于操作复杂,且需长期抗凝治疗,临床很少采用;心外膜起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强 屈百鸣 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9年23卷1期 90页ISTIC
【摘要】 1例男性患者,76岁,因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置换生物瓣.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经三尖瓣生物瓣口植入右室主动固定起搏电极导线,行心内膜VVI起搏.术后随访4年,患者症状改善,起搏系统功能良好,三尖瓣无明显返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方正 马坚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5卷4期 241-244页ISTIC
【摘要】 <篇首> 心脏起搏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表现在起搏器方面,而且也反映在导线上.不同造型和功能的电极导线的问世,扩大了起搏器的应用范围,电极头与心肌组织接触更紧密,固定更牢固.大大降低了起搏导线移位发生率.然而,随着起搏器应用的普及,由起搏器系统引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杨龙 吴印生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5卷4期 200-200页ISTIC
【摘要】 <篇首>近年来国内外采用不着主动固定的心内膜螺旋电极导线行右心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RVOT)起搏日益普通,主要用于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