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9
- 1
- 23
- 4
- 3
- 1
- 1
- 10
- 6
- 5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樊维娜 许岭平 等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年4期 69-71页ISTIC
【摘要】 目的:分析并评价主动固定电极应用于心房起搏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同时对右房高位房间隔、右房低位房间隔和右心耳等部位的起搏器安置疗效进行比较。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选取90例需要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被动固定电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陈玲 宋晓蓉 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3年10卷4期 101-102页ISTIC
【摘要】 目的 对比安置双腔起搏器患者植入右心房螺旋电极与翼状电极导线的起搏阈值.方法 60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其中右心房植入Medtronic 5076-52螺旋电极导线30例(螺旋电极组),同期植入Medtronic IMK 49J...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耿霞 《护理学报》 2011年18卷3期 52-53页ISTICCSCD
【摘要】 总结46例患者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永久起搏器置入术的护理经验,认为术前向患者讲解新技术的优点,消除其恐惧心理;术中密切观察是否有心脏不适症状和血压、心率的改变,及早发现心肌穿孔、气胸等并发症,及时处理;术后给予心电监护和活动指导,对于预防电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唐欧杉 2014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 2014年
【摘要】 目的:评估双腔起搏术中,常规使用右心房主动固定螺旋电极替代被动固定电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本院首次植入永久人工心脏双腔起搏器患者,剔除3例锁骨下静脉畸形病例,根据心房电极导线的选择类型分为主动固定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盛晓东 朱宗成 等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年19卷12期 1656-1658,1662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低位房间隔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方法.方法:选择30例符合起搏器植入标准的患者,采用主动固定螺旋电极行低住房间隔起搏.按照植入时间分成A组(前10例)、B组(中10例)、C组(后10例)3组,比较其电极植入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航 胡作英 等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3年26卷3期 280-282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主动固定电极导线广泛应用于临床,电极导线脱位是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严重并发症,文中旨在探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脱位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1例起搏器植入患者中,电极导线脱位的临床资料及处理措施.结果 电极脱位患者12 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延筑 李羚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13年29卷22期 3744-374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总结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间隔部及右心耳植入中的应用经验.方法:56例有起搏适应证的患者均植入主动固定电极.心室电极放置在右室间隔部,部分使用直指引钢丝完成;心房电极放置在右心耳.观察电极植入后不同时间的参数,及有关手术指标.结果:心室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宗云 胡允兆 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09年30卷z1期 154-15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指导心脏起搏电极植入的可行性.[方法]40例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48~63岁(平均57.2岁),病程2天~12年,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27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9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合并高血压病7例,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美蓉 李莉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8年28卷14期 1444-1446页ISTICPKUCA
【摘要】 <篇首> 已往永久起搏器电极为被动式固定电极,主要靠头部翼状电极固定于右室心尖部,脱位率高.正常心脏收缩顺序为间隔部扩部到心底部最后到心尖部,以维持正常心功能,而右室心尖部起搏改变正常心肌收缩顺序从而导致心脏组织及电学重塑,不仅左右心室不能同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凯 范群丽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16卷14期 2103-2104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损伤电流预测永久起搏器植入中主动电极阈值及其稳定性.方法 36例准备行永久起搏器植入的病人,在主动电极到位后即刻,电极旋出后2 min,应用腔内心电图测量损伤电流高度和宽度,分析其与主动电极阈值和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36例病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