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28
- 5
- 5
- 5
- 235
- 85
- 29
- 27
- 17
- 124
- 56
- 41
- 38
- 3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葛文君 张琦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23卷2期 264-269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病人中高度房间传导阻滞(aIAB)和院内新发心房颤动(NOAF)之间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9月—2022年11月就诊于睢宁县人民医院并诊断为NSTEMI,在24 h内行冠状动脉血运重...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心电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崔乃元 王泽峰 等 《中国医药》 2025年20卷3期 448-452页ISTIC
【摘要】 Bachmann束是心房间电冲动传导的优势通路,其结构和功能受损会导致房间传导阻滞(IAB),IAB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Bachmann束起搏相较于传统右心耳起搏可纠正房间传导延迟,提高心房电机械同步,是目前生理性起搏领域...
【关键词】 心房颤动;Bachmann束;Bachmann束起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沈元杰 王岳松 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2年20卷6期 531-536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比较低位房间隔起搏与右心耳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85例,根据术前心电图P波时限分为无房间传导阻滞(NIAB)组与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尹一婷 《养生保健指南》 2021年37期 285-286页
【摘要】 房间束传导阻滞除了是心房纤颤的重要诱发因素外,还能侧面反映心肌病变的严重程度,也表明房间束传导阻滞伴左房逆传现象与房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死亡风险存在密切相关;其发病率会随着年龄而增长.基于此点本综述主要对房间束传导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雪琪 郑良荣 等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20年41卷2期 148-151页ISTICCA
【摘要】 房间传导阻滞不仅是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预测因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临床病症,目前认为其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尽管有证据表明早期治疗房间传导阻滞可能有益,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现系统性回顾Bayés综合征的临床基本情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杨 徐敏 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12卷11期 1328-1331页ISTIC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度心房间传导阻滞(a-IAB)与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至2018年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首次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的206例房颤患者.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62)和未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龚启华 向道康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13年29卷7期 1140-1141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总结40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40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二尖瓣前瓣分裂的处理,36例缝合二尖瓣裂隙,4例行机械二尖瓣置换;原发孔房间隔缺损的修补均采用心包片,15例患者采用McG...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建军 李忠东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10年26卷11期 1984-1986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总结外科治疗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手术治疗方法.以缝合瓣裂、瓣环、瓣叶、乳头肌及腱索成形矫治二尖瓣关闭不全.56例采用Kirklin法、52例采用McGoon法修补原发孔房间隔缺损.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松 蔡飞 等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4年9卷3期 224-22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观察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治疗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探讨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运用的原理,适应证以及起搏模式的选择.方法患者6例,男性4例,女性2例,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间传导阻滞.置入双心房右心室三腔起搏器.左心房起搏通过冠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