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02
- 3
- 2
- 36
- 28
- 23
- 19
- 11
- 14
- 13
- 9
- 8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倅旭 《山东医药》 2023年63卷24期 84-8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总结1例脑挫伤术后白色念珠菌肺炎、纹带棒状杆菌肺部感染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诊治方法,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类感染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脑挫伤术后白色念珠菌肺炎、纹带棒状杆菌感染肺炎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丹倩 吴惠妃 等 《上海医药》 2023年44卷3期 44-46,74页CA
【摘要】 目的:通过对3例念珠状链杆菌感染的鼠咬热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治经验.方法:3例患者均有被老鼠咬伤或捕食老鼠的经历,入院后进行血培养,采用杭州天和细菌微量生化管进行生化鉴定,并经专业机构鉴定确定该菌株为念珠状链杆菌.结果:3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章杨 周强 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56卷10期 1665-1669页ISTICPKUCA
【摘要】 采用三氯乙酸法提取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肽聚糖(CP-PGN),经溶菌酶溶解试验对提取终产物的纯度进行验证.并分析该产物的分子量、结构、氨基酸的组成.通过构建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KPN)及白色念珠菌(CAL)的血流感染的动物模型,评价CP-P...
【关键词】 产丙酮酸棒状杆菌肽聚糖;血流感染;多重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令清 汤英贤 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20年20卷5期 553-55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念珠状链杆菌(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主要寄居在野鼠、宠物鼠和健康实验大鼠等动物的鼻咽、中耳及气管上部等部位,对人类等有极强致病性.常呈多形性,如短杆状、丝状等,或可呈念珠状长链,最后分裂成球杆形.引起人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雷小飞 《婚育与健康》 2022年28卷16期 161-163页
【摘要】 目的:分析并探讨克霉唑阴道片联合乳酸杆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于2020年12月—2022年3月收治的70例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研究组35例.对照组采用克霉唑阴道...
【关键词】 克霉唑阴道片;乳酸杆菌阴道胶囊;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邢进 冯育芳 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5年8期 62-6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念珠状链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实现该菌在多种实验动物中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NCBI公布的念珠状链杆菌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对24株标准参考菌株的扩增,验证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运用所建立的方法对小鼠、大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丽月 韦国文 《医疗装备》 2021年34卷13期 61-63页
【摘要】 目的 探讨安图质谱仪与生化反应在临床细菌鉴定方面的意义.方法 将医院一女性患者左、右上肢血液分离到的同一株少见细菌作为观察对象,分别采用安图AUTOF MS1000质谱仪及VITEK2-compact全自动生化鉴定药敏仪、系列生化实验对细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伟铮 邓光远 等 《实用医学杂志》 2014年11期 1814-181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对我院一名患者左膝关节脓液中分离到的1株少见病原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探讨该方法在临床病原菌鉴定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序列的测定、细菌形态学以及商品化的Vitek 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API 2...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海珍 张青 等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50卷10期 844-846页ISTICCA
【摘要】 鼠咬热主要由小螺菌和念珠状链杆菌感染引起,该病分布于世界各地,小螺菌型鼠咬热多见于亚洲,而念珠状链杆菌型鼠咬热多见于北美洲[1].鼠咬热的特点是被鼠咬伤后经过一段潜伏期可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急性发热、肌痛、关节痛、呕吐以及头痛、局部淋巴结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星 李红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07年15卷6期 474-47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念珠状链杆菌是人类鼠咬热及哈佛山热的主要致病菌,对人和实验小鼠等温血类动物有极强的致病性.近年来,随着城市范围的扩大、宠物种类的增多,被其感染而发病的人数也逐渐增加,尤其是对于生物医学实验工作者来说,该菌已被认为是一种职业危害.为此,部分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