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
- 4
- 15
- 6
- 1
- 1
- 1
- 12
- 8
- 7
- 6
- 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孟成金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25卷4期 116-117页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救治措施与体会.方法:选取保山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的患者为观察研究对象,分析中药的安全性及临床合理应用问题,指导临床对于中药中毒后的抢救实践.结果:25例急性乌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丰庆 王洋 等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45卷4期 333-33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例1 患者男性,30岁,因周身麻木、无力、心悸3h于2016年2月20日入院,人院前3h因腰痛服用含川乌草乌的中药酒100 ml,不久即感皮肤麻木,逐步加重并出现口舌麻木,周身无力并心悸,急诊入院.入院查体脉搏135次/min,血压137/...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媛 杨亚非 等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2年24卷6期 36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临床对急性乌头碱中毒引起的致死性心律失常认识和治疗经验不足,是导致患者猝死的常见原因[1-3].本科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成功救治了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现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利川 韩启定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0年22卷2期 108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本院2002年1月至2009年9月共收治83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其中心脏损害60例,总结报告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边慧娟 李志伟 等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年11卷25期 6275-6275页ISTICCA
【摘要】 <篇首> 乌头类中药主要有川乌、附子、草乌等含有剧毒的头乌碱,此类药物在民间常用于泡酒后服用,可治疗跌打损伤、关节痛、腰痛、风湿病等.若制法与服法不当,极易发生中毒,在生服时毒性最强,发生最快,且病情重,所致的心律失常也是极危险的急症重症.我科...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华敏 张爱玲 《中华全科医学》 2011年09卷7期 1089-1089页ISTIC
【摘要】 目的 分析3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致严重心律失常临床心电图资料,探讨其治疗前后心电图的表现.方法 对解放军第123中心医院内科收治的30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经临床治疗前后心电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0例急性乌头碱患者心电图异常28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翼 陈燕 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1年5卷6期 371-371页ISTIC
【摘要】 <篇首> 例1患者男性,60岁.因突发恶心、呕吐、心悸、继而晕厥急诊入院.入院前4h用川乌药酒约30ml,20min后出现口舌及四肢麻木、恶心、呕吐胃内容物4次,感心悸,入院前1 h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进而晕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付珍妙 邱玉梅 《大家健康(中旬版)》 2013年8期 154-155页
【摘要】 报告了6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急性乌头碱中毒病情危重,进展快,给予急救措施,洗胃、阿托品化药物治疗,血液透析等对症治疗,进行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结果患者住院7d好转出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红 《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 2013年4期 21-21,5页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乌头碱中毒最易致多种心律失常,5例1天痊愈,10例1周内痊愈。结论:要注意乌头碱中药的用药安全,正确认识乌头碱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