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45
- 16
- 3
- 1
- 161
- 131
- 117
- 27
- 19
- 184
- 94
- 54
- 38
- 2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莫小莹 陈晓吟 等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19卷9期 162-165页
【摘要】 目的 探析梅毒患者的社会现状和心理状况,评价个性化心理干预对梅毒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 60 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 30 例.对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增加相应的个性化...
【中文期刊】 牛菊红 程海萍 等 《现代医药卫生》 2023年39卷8期 1344-1347,1353页
【摘要】 目的 调查大学生对性传播疾病(性病)的认知情况及进行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高校今后开展学生性病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西宁市5所高校在校非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干预前(2021年9-11月)共收集有效问卷...
【中文期刊】 蒋丽君 《护理研究》 2018年32卷6期 845-846页 ISTICPKU
【摘要】 对梅毒病人的心理特征和生活质量进行总结,探讨心理问题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梅毒病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中文期刊】 杨喜坤 李娜 等 《中国性科学》 2020年29卷2期 136-138页 ISTIC
【摘要】 目的 观察基层综合性医院门诊干预对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患者的干预效果,以及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苍南医院诊治的80例ST...
【中文期刊】 刘剑 黄圣排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0年24卷7期 640-642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性传播疾病(STD)发病率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与STD有关的心理精神问题,特别是抑郁的发生及心理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1998年4月-2008年6月本院门诊和住院的400例性传播疾病患者,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和...
【中文期刊】 王秀莹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年21卷6期 94-95页 ISTICPKU
【摘要】 性传播疾病与人们的性行为息息相关,同时又与伦理、社会影响密不可分.是典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疾病,医护人员在对性病患者进行精心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性病后的心理健康问题--性病后综合征,并对这一特殊人群通过保护个人隐私、关爱、信任、理解...
【中文期刊】 朱宏斌 曹多志 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08年12卷6期 534-537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娱乐场所服务小姐预防性病、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法确定抽样调查场所和调查人数,并采集血标本检测HIV、梅毒.行为干预时间为2006年10月~2007年6月,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在娱乐场所组织观看VCD、开...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干预性研究;
【中文期刊】 韦昌延 廖燕珍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8年22卷1期 38-39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提高个体医性病艾滋病防控能力及对社区目标人群开展干预活动的自觉性.方法 对八步城区26家个体医进行性病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知识规范培训、技术指导、规范诊疗,利用其在日常诊治工作中向社区目标人群进行行为干预.结果 在18个月的干预活动中,个...
【关键词】 个体医生; 性传播疾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中文期刊】 黄雪梅 周慕虹 等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7年13卷2期 139-140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了解广州市少年教养(少教)所学员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开展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先采用匿名问卷调查该人群中性病艾滋病的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然后采取健康讲座、派发宣传资料等干预措施.干预后再以问卷形式评估干...
【中文期刊】 李频 《现代预防医学》 2005年32卷7期 768-769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通过社区干预改变高危人群的高危性行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区性病、艾滋病防治新模式.方法:以社区健康中心为依托,以健康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为主,组成社区性疾病干预队伍,对社区内公共服务场所的服务人员提供免费性传播疾病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