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7
 - 2
 
- 53
 - 3
 - 2
 - 2
 - 1
 
- 9
 - 5
 - 5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登本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35卷2期 7-8页
【摘要】 中医情志理论形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均有研究.<现代中医情志学>在继承传统情志知识的基础上,将现代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相关知识有机地融入于其中,使传统的中医情志理论具有了"现代性"特征.研究医学学科的任何知识都是要以服务于临床实践为宗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靳燕 赵新栋 等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26卷5期 573-577,582页
【摘要】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经典著作,不仅标志着针灸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更是后世医家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财富.《黄帝内经》共分为81篇,其中58篇涉及到"神"的概念,深刻影响了中医学理论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灵枢·本神》中"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德秀 第四届国际系统生物信息与中医药学术研讨会 2010年
【摘要】 中医学关于情志"悲"的理念包含于哀伤辅导的体系之中,其丰富的内容和独到的见解为哀伤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中医学中的情志与气机的关系、阴阳理论、"喜胜悲"等成为哀伤辅导积极的理论指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丽萍 “情绪与健康和疾病及其中医药干预”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 2007年
【摘要】 情志病的产生融入了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诸多因素,中医学以其擅长身心并治而在情志病的防治中颤显优势,纵览近年相关研究资料可见,在情志病的理论、实验等研究方面均已取得一定进展,个别工作获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但从整体研究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深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格 谈宇权 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3年25卷10期 3377-3383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初步构建胃肠气滞证评价体系.方法 在课题组前期医学文献系统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将24个高频条目通过3轮专家咨询确定条目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明确指标比重值,初步构建胃肠气滞证评价体系.结果 3轮专家德尔菲法共收回有效问卷84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雪梅 付至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3年14卷6期 84-87页
【摘要】 七情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属于中医整体观中"神"的范畴,大量研究表明情志异常所致的抑郁症与骨折病的发生发展变化息息相关.本文从中医情志角度出发,在形神一体观理论的指导下,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整理和探讨情志对骨折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朝 李小燕 等 《中医药通报》 2022年21卷6期 8-10页ISTIC
【摘要】 龚廷贤认为,鼓胀病的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久病内伤,基本病机为三焦失宣,脾胃失运.诊断上以脉诊为首重,以症状鉴别为重要手段,治疗则当以健脾助运为主,已形成完善的辨治体系,其经验值得推广学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孔令源 吴越 《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22年22卷7期 1029-1031页
【摘要】 完善抑郁症研究的知识体系,运用中医情志学理论,结合现代医学,分析抑郁症致病病因及其危险因素,为抑郁症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统筹相关资料并进行总结归纳,提出抑郁症病因及其危险因素假说,提供研究抑郁症的理论途径.经分析可知,自然、社会等各种因素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畅洪异 段晓华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4卷10期 653-658,6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学郁证学说发展经历了理论源起、辨治雏形、认识深入、学说形成、体系完善5个不同阶段.《黄帝内经》的五郁论和情志致郁论述,张仲景的郁证辨证论治体系开创了郁证学说研究的先河.陈无铎等郁证七情病因理论,使郁证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入.金元时期,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丽萍 张伯礼 《辽宁中医杂志》 2008年35卷3期 349-351页ISTICPKUCA
【摘要】 中医以擅长身心并治而在情志病的防治中颇显优势,纵览近年相关研究文献可见,在情志病的理论、实验等研究方面均已取得一定进展,个别工作获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但从整体研究现状来看,还存在着一些深值思考、亟待解决的问题.要使情志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真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