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599
- 1403
- 709
- 43
- 2
- 5108
- 3454
- 1455
- 1242
- 1224
- 1529
- 876
- 618
- 604
- 54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兴梅 《海南医学》 2023年34卷5期 757-760页ISTICCA
【摘要】 感染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及生命安全,尤其是细菌感染,抗感染治疗任重而道远.衣康酸作为药物,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抑菌或杀菌作用.本文就衣康酸对细菌感染的抗感染机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新策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思 左亚刚 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9年31卷1期 93-9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V)是一种少见的遗传相关性疾病,其发病与某些类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gVERl/2基因、HPV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因素可能在HPV感染机制中发挥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洁 赵丽娟 等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8年38卷2期 160-164页ISTICCA
【摘要】 概述了鼠痘病毒(ECTV)入侵动物机体后感染传播的机制,包括小鼠的天然抗病机理、机体免疫应答以及病毒感染的致病机理等.同时总结了检测ECTV的试验动物法、病理学方法、血清学方法和核酸诊断方法等的优缺点.通过系统了解ECTV的感染途径和诊断方...
【关键词】 鼠痘病毒(ECTV);感染机制;免疫应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桑军军 李颖芳 等 《微生物与感染》 2017年12卷1期 8-13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蛋白酶在真菌的生存和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被认为是病原性真菌的重要毒力因子之一.病原性真菌蛋白酶可能参与真菌对宿主的黏附、定植和播散以及逃避宿主的免疫应答过程.部分蛋白酶还被认为是变应原,可诱发哮喘和过敏性疾病.在不同的病原性真菌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硕 王昭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19年7卷1期 2-4页
【摘要】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感染人类的γ疱疹病毒.其生命周期包括潜伏期和裂解期.EBV主要靶点是B淋巴细胞,也可感染上皮细胞、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感染宿主后,EBV在淋巴细胞或上皮细胞中潜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静真 贺晓晨 等 《广西畜牧兽医》 2019年35卷1期 18-20页
【摘要】 对虾肝肠胞虫 (EHP) 是一种分布范围较广、危害性较大的对虾寄生虫.在我国, EHP已造成一定的流行趋势, 严重影响我国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EHP的流行情况及宿主、致病机理、传播和感染机制等方面综述了与EHP致病性相关的研究进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丽丽 《医学综述》 2016年22卷11期 2114-2117页ISTICCA
【摘要】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分先天性感染和移植后感染,尤其对接受异体移植和免疫缺陷的患者致病性更强.其诱导的免疫致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因此明确其感染机制及机体对CMV感染的免疫应答反应,对于预防和治疗CMV感染至关重要.目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冯珍珍 卢安 等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5年17卷3期 286-288页ISTICCA
【摘要】 宫内感染是指分娩前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胎盘生殖细胞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等方式,使胎儿携带HBV的过程.许多研究者在引产胎儿的肝、肾、胰、脾、胎盘等组织中均检出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为探索更有效的HBV宫内感染阻断策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侃 方红春(综述) 等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2014年3期 66-71页ISTICCA
【摘要】 对于痢疾、伤寒、副伤寒和霍乱等肠道致病菌引起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其感染途径相同,感染机制相似,均能诱发肠道局部黏膜免疫反应。预防上述几种传染性疾病的疫苗,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分析其肠黏膜分泌型IgA抗体水平。随着对上述几种肠道传染性疾病免疫学机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玲林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21卷1期 110-111页
【摘要】 艰难梭菌是引起医源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发热、腹泻、肠炎等疾病,严重者可并发肠穿孔及腹腔感染,且存在复发性感染的风险,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随着抗生素的滥用,艰难梭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其感染率逐年上升,治疗难度越来越大,复发及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