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9
- 1
- 15
- 1
- 1
- 1
- 5
- 3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周正国 曲芳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0年24卷3期 14-15页
【摘要】 "戾气学说"本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以"非其时而有其气"的六淫邪气为致疫之由,虽未出<内经>之藩篱,但未免偏颇.而自清代医家吴有性创立了瘟疫病因学说-"戾气学说",诸多学者和医家皆认为"戾气学说"已经完全脱离了<内经>,是一种全新创造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喻闽凤 陈立红 等 《中医药通报》 2020年19卷1期 6-9页ISTIC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在朱锦善教授的指导下,分析新冠肺炎的病机及发病特点,结合典型病案,总结临床辨治思路及用方特点.中医辨证施治对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肺部CT病灶减少吸收有确切疗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韩雪梅 《河南中医》 2003年23卷12期 14-15页ISTIC
【摘要】 <篇首> SARS虽然是一种新的病毒性疾病,是一种新的温疫,但同其他温疫疾病一样,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实践证明,在与SARS的斗争中,在温病卫气营血、三焦辨证纲领的指导下,利用温疫学派以往的辨治特色,中医温病学在SARS的治疗中能够把握该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新亮 盖丽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年25卷9期 1891-1892页ISTICPKUCA
【摘要】 既往对于戾气学说的评价,着眼于其对传统的突破和与西医的接近,我们更应该从继承的角度加意考量,这一学说的进步性在于其立足中医基质上的创新,既不失中医之根柢,同时在语言学的概念范畴、固守中医性、中医现代化的路径3个方面对目前中医的现代化有所启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文军 董娟 《医学与哲学》 2007年28卷9期 59,62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在中医发展的长河中,戾气学说突破了"百病皆生于六气"的传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温病病因理论,包含着科学革命的胚胎,也早于现代医学的病原体学说200多年.但直到现在,戾气学说却仍然停滞于初创时期而未能在中医理论体系上进一步向前发展.本文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光霁 李如辉 《中国医药学报》 2001年16卷5期 59-6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中医病因学说经春秋战国的萌芽时期、东汉的发展时期,到宋元的成熟时期,其学说已趋定型,在明清时期,吴又可等著名医家颇有创新地提出了"戾气学说”,但这明显带有微观化趋势的学说,很快被经典的"三因学说”所同化,而被吸纳于宏观思辨之中.相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蒲晓东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20卷11期 2901-2902页PKUCSCDCA
【摘要】 吴又可的戾气学说虽然深刻地揭示了戾气致病的总的规律和特点,区分了戾气致病与六淫致病的不同特点,对临床上全面认识疫病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其完全割裂了戾气与六淫的联系,使之无法与中医理论体系内的药性、病机、证候、治法、方药等贯通,难以融入中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德云 《江苏中医药》 2010年42卷7期 57-59页ISTICCA
【摘要】 关于疫疠、瘟疫,中医书籍中很早就有记载,而且对疫疠流行的论述非常客观真实.在<黄帝内经>、<诸病源候论>就已提出了"染易"的概念,认为疫疠具有传染性.至明代,"传染"一词已出现在中医著作中,可以说传染病的概念是中医学最先提出的.明·吴有性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冬裴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3年37卷6期 7-8页ISTICCSCDCA
【摘要】 纵观萨斯病的发病原因、传染途径、传播方式、临床表现,当属于中医学"疫疠之气".对萨斯病和戾气学说的本质和联系进行探讨,旨在借鉴戾气学说的科学内涵对萨斯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丽红 《内蒙古中医药》 2013年32卷5期 135页
【摘要】 吴又可是我国明清期间的瘟病学家,他提出的杂气戾气致病学说对当代乃至现代传染病学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现就其杂气致病与戾气学说理论依据、特有属性加以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