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6
- 13
- 10
- 8
- 10
- 8
- 6
- 5
- 5
- 20
- 12
- 7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蔡继业 曾洁铭 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1年22卷3期 90-95页ISTICPKUCA
【摘要】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是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近场光学显微镜(SNOM)等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显微镜的总称.SPM的发展使得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成为可能,它为生物、医学等传统学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弋 阮兴云 等 《医疗设备信息》 2005年20卷11期 33-34,41页ISTIC
【摘要】 新的设计思想带来新的技术革命,STM巧妙地利用探针近场(近距离)探测方法、隧道电流理论、压电陶瓷扫描方法等现代科学技术,大大扩展了显微技术的深度.借鉴STM的方法,许多新型的显微仪器和探测方法相继诞生.这些显微仪器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具有不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峥 段俊丽 等 《声学技术》 2016年35卷3期 239-242页
【摘要】 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与许多疾病间存在关联,但现在对其功能好坏的定量描述仍十分少见。该文以内皮细胞的弹性作为衡量其功能的一个标准。通过理论建立压痕测量杨氏模量的计算方法,并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从实验上得到了正常及过氧化氢处理过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斌 黄致新 等 《现代仪器》 2007年13卷1期 10-13页
【摘要】 扫描探针显微镜是目前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显微镜之一,也是纳米技术研究的主要工具.本文在分析原子力显微镜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探讨多模式扫描探针显微镜的相关功能,并对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云昌 蔡颖谦 《现代科学仪器》 2005年3期 21-23页
【摘要】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s)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应用到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为适应不同研究的需要,扫描探针显微镜本身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如其中原子力显微镜(AFM)从发明初期的单一的接触工作模式发展到包括可以测量粘弹性的相位模式在内的多种工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 杨茜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10年27卷6期 1365-1369,1378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探针跳跃模式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HPSICM)技术是在克服传统连续负反馈控制扫描模式仅能扫描表面平坦的生物样品的不足后,所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非接触式高分辨率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技术.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并运用其在体外培养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云昌 蔡颖谦 等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5年4卷7期 733-7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到目前为止,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有近20年的发展历史.从发明初期的单一接触工作模式发展到包括可以测量粘弹性的相位模式在内的多种工作模式,同时通用型方面也高度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高度自动化的SPM家族.在这个家族中,高度环境控制的SPM...
【关键词】 显微镜检查,扫描探针;多模化;自动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晖 李瑛 等 《生物物理学报》 2012年28卷8期 644-653页MEDLINEISTICCA
【摘要】 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hopping probe ion conductance microscopy,HPICM)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SPM)技术,其能够在生理条件对形态...
【关键词】 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跳跃探针式离子电导显微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龙江 孟凡义 《白血病·淋巴瘤》 2004年13卷4期 255-256页ISTICCA
【摘要】 CD+34造血细胞可根据其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利用免疫磁珠法或流式细胞仪获得.光学及电子显徽镜观测CD+34造血细胞分辨率低或对细胞损伤大,至今还未能全部认识CD+34细胞的形态特征.扫描探针显微镜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可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