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51
- 65
- 6
- 3
- 233
- 22
- 4
- 4
- 3
- 126
- 65
- 23
- 19
- 1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宋年 苏洁 等 《中医药导报》 2025年31卷1期 101-105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扶阳罐循经熨推法干预早期胃癌脾肾阳虚型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早期胃癌术后疲劳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序列分为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术后疲劳综合征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扶阳罐循经熨推法.观...
【中文期刊】 钟佳意 焦倩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22卷8期 1532-1534页 ISTIC
【摘要】 分析现代医学对利尿剂抵抗的认识与对策,利尿剂抵抗出现于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对于心力衰竭病人的管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目前现代医学仍未明确利尿剂抵抗的主要发病机制,干预手段难以保证疗效.中医学对心衰的阐释多为阳虚水泛血瘀,长期大量地...
【中文期刊】 李梓宁 焦倩 等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2年20卷20期 3834-3837页 ISTIC
【摘要】 李海霞教授临床擅用扶阳理论治疗冠心病,重用干姜、桂枝、附子,在逆转冠状动脉狭窄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采用中药可提高人体阳气,预防阳气亏虚导致的寒邪、痰湿、瘀血等阴浊产生,防止或逆转冠状动脉狭窄,临床运用"十八反"的"附子-川乌-半夏"与"柴...
【中文期刊】 田锋亮 邱红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36卷9期 24-26页
【摘要】 中枢介导的腹痛综合征患者腹痛持续发作,且病程较长,影响日常功能.中医考虑辨病为腹痛,辨证考虑阳虚证多见,与三阴(肝、脾、肾)脏寒有关,如脉症相符,治从温通三阴法,方用吴萸四逆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并根据腹痛部位及三阴脏侧重不同加减用药,如出现...
【中文期刊】 沈江平 杨欣 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2年32卷11期 1069-1072页
【摘要】 丁彩飞主任医师是浙江省名中医,国家级名中医鲍严钟主任医师学术继承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浙江省中西医结合不孕不育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从事中医妇科医教研工作30余年,主攻妇科疑难疾病,临床经验丰富.丁老师推崇《妇人大全良方》:"妇人以血为基本"...
【中文期刊】 刘冲 周蓓 等 《四川中医》 2025年43卷1期 76-79页 ISTIC
【摘要】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郑钦安卢铸之医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流派,历经百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切脉-立法-选药-出方"治病体系.本文基于郑钦安卢铸之医学理论,深入探讨阳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辨证施治之道....
【关键词】 阳虚型肺炎支原体肺炎; 郑钦安卢铸之医学; 扶阳理论;
【中文期刊】 崔晨 李敬伟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年17卷1期 67-70页
【摘要】 小儿鼻鼽是儿童常见鼻部疾病.历代中医各家对其病因病机有较广泛探讨,本文就小儿鼻鼽从虚、从寒论治文献源流进行梳理.指出外寒致病为鼻鼽常见病因,其反复发作根源在于肺、脾、肾三脏虚损,病机涉及肺气虚寒,卫防不固;肾阳亏虚,失于温煦;脾胃虚弱,清阳...
【中文期刊】 王欣欣 柏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23卷7期 172-176页
【摘要】 《医理真传》提出:"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调节和保持相对的阴阳平衡是中医诊治疾病的根本大法.本文基于扶阳理论,根据整体观念进行辨治,认为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是以心脑神机失用,肾虚为本;肝脾失温,痰浊瘀血为标.因此,...
【中文期刊】 马占泽 张明雪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26卷3期 79-82页 ISTICCA
【摘要】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维持和恢复阴阳相对平衡是中医诊疗疾病的根本法则.该文以《黄帝内经》"扶阳"理论为切入点,从整体出发进行辨治,认为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以心阳不振、心神失养为本,浊气归心,脾土失...
【中文期刊】 刘博文 李晓斌 等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4年34卷4期 348-350页 ISTICCA
【摘要】 在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未确切提到肝癌这一病名,众多中医学者根据肝癌临床所表现的纳差、腹胀、肝区疼痛、消瘦等症,将其归属于"肝积""癥瘕""积聚"等范畴[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