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7
- 8
- 1
- 41
- 39
- 16
- 2
- 1
- 14
- 11
- 9
- 8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郭继鸿 陈玉国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7年26卷1期 67-70页ISTIC
【摘要】 尼非卡兰(Nifekalant)是国内新上市的一种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其他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索他洛尔等)的药理学有明显不同.尼非卡兰是一种单纯的钾离子通道阻滞剂,只作用于IKr通道,对Ca2+通道及β受体无作用,因而没有负性变力...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艳敏 谭江山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2年26卷1期 7-14页ISTIC
【摘要】 近半个世纪以来,抗心律失常药物(AAD)的新药研发整体进展缓慢,鲜有新药上市。但近几年来,AAD的新分类和新靶点不断涌现,促进了AAD的研发热度;同时,传统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途径也更加明确,定位更加清晰,提升了临床医生对心律失常患者精准治疗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振龙 导师:许实波 中山大学 基础医学 生理学(硕士) 2002年
【摘要】 该文研究内容是对海洋生物海星中天然活性物质进行结构修饰、合成,评价出的毒性低、药理作用更明显的新化合物C01,开展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毒理学研究,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由于该化合物结构现处于专利公开前保密阶段,故该论文对其化合物不宜作报道.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珺辉 张静怡 等 《中医药学报》 2024年52卷3期 95-99页ISTICCA
【摘要】 目的:对苦参碱的药理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苦参碱对心血管作用奠定基础.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分类阐述苦参碱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及相关机制.结果:苦参碱具有抗心律失常、抗心肌损伤、抑制心肌细胞肥大、抗心肌细胞纤维化、抗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于欢欢 黄晨星 等 《天津中医药》 2024年41卷12期 1614-1619页ISTICCA
【摘要】 心速宁胶囊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复方制剂.从临床研究、物质基础研究、药理机制研究3个方面回顾了心速宁胶囊的发展历程.心速宁胶囊已经在多个临床研究中显示出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显著疗效和安全性,同时也在房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上显示出初步的潜力.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春歌 王红宇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3年32卷4期 243-247页
【摘要】 QT间期显著延长易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在新药研发中应高度重视对QT间期延长的评估.ICH-E14 指南作为新药研发的指导原则,以行业规范的形式规定了非抗心律失常新药上市前必须经过致QT/QTc间期延长作用的评估.这就意味着心电监测将在此类药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晓喆 王静 等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14卷9期 140-144页
【摘要】 人参作为传统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历史悠久,其活性成分主要包括人参皂苷、人参挥发油、人参多糖等,现代实验研究证实其具有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心肌纤维化、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律失常等功效,以人参为主要成分的复方制剂在临床也广泛用于治疗心力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龙飞 梁庆模 等 《医药导报》 2016年35卷10期 1092-1096页ISTICPKUCA
【摘要】 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具有杀菌消毒、抗惊厥、抗心律失常等活性,可能还具有消除活性氧和自由基、降低血糖、阻滞钠离子通道、抑制尿毒症毒素的产生以及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故正在成为新药研发的热点,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甲基乙内酰脲是乙内酰脲类化...
【关键词】 1-甲基乙内酰脲;5-羟基-1-甲基乙内酰脲;乙内酰脲类化合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钱方毅 《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6期 473-475页ISTICPKUCSCD
【摘要】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可发生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多年来应用口服抗凝药华法林预防房颤卒中有良好的效果,但该药有许多缺点,在我国的使用率很低。近年来研制出4种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即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派沙班及依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国英 张菁 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4年3期 262-26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年来新药的研发费用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如何及早发现新药研发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合理评估药物的研发前景对药物研发十分重要。其中药物引发的心电图 QT 间期延长,虽然发生率不高,但潜在危险性大,心电复极化延长可潜在增加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