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54
- 15
- 9
- 5
- 4
- 394
- 350
- 206
- 191
- 176
- 566
- 209
- 185
- 171
- 16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孙毅 郭天宇 等 《兽类学报》 2006年26卷2期 176-1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讨凝血反应在鼠类抗药性检测中的应用前景,以褐家鼠为对象,在摄食实验基础上筛选抗药性褐家鼠,并在区分剂量12 mg/kg作用下分析抗药性和敏感性褐家鼠的凝血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抗药性个体在区分剂量作用下,凝血酶活动度虽有所下降,下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毕菲菲 韩贞艳 等 《中国兽医杂志》 2019年55卷6期 69-71页
【摘要】 鸡球虫病是一种对养禽业危害极为严重的全球性寄生虫病,给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以来该病的防治主要依赖药物,随着抗球虫药物在规模化养鸡场的长期使用,球虫抗药性问题逐渐产生并愈加严重.本文对近年来常用抗球虫药的抗药性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并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晓梅 赵彤言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06年13卷1期 57-63页ISTICCABP
【摘要】 记述8种当前用于害虫抗药性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专一性等位基因PCR扩增;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固相微测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随机扩增多态性DNA;Northern斑点杂交;固定化人工膜-高效液相色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玉婷 魏娟 等 《生物技术进展》 2017年7卷4期 272-278,后插1页
【摘要】 随着杀虫剂被长期、广泛地使用,昆虫对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昆虫抗药品种及抗药剂量也相应地逐年增加,这使得昆虫抗药性的监测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昆虫抗药性的检测方法也因此不断改进.介绍了检测昆虫抗药性的两类常见方法:生物测定法和分子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艳 顾寰宇 等 《中国卫生产业》 2011年23期 9页
【摘要】 近年来由于杀虫剂的广泛使用,造成了普遍的昆虫抗药性问题,对昆虫抗药性的检测可适时掌握其抗药性发生发展水平.本文概述了昆虫抗药性检测的生物测定法、生化测定法的原理、方法,讨论其利弊及最新发展动态,以寻求快速、有效、合理的昆虫抗药性综合检测手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建江 李红霞 等 《农药学学报》 2008年10卷1期 47-52页
【摘要】 利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从河北、浙江、江苏、山东、四川等省田间采集的97个番茄叶霉病菌菌株对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田间番茄叶霉病忆苦思甜已对嘧菌酯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97个菌株可分为敏感菌株(EC50值<5.4μg/mL)、低抗菌株(E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兆国 黄兵 等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2001年9卷3期 47-51,55页
【摘要】 抗药性是药物预防鸡球虫病的主要障碍,鸡球虫抗药性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笼饲试验法(鸡体测定法)、鸡胚试验法、细胞培养法、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同工酶测定法、PCR测定法等,本文对上述各种检测方法及其判定标准进行了综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沛 王俊刚 等 《应用昆虫学报》 2012年49卷2期 370-37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在新疆北部的危害逐年加重.本文采用点滴法检测了石河子、博州和昌吉3个地区4个马铃薯甲虫田间种群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新烟碱类等15种杀虫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威远 蔡伟 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年22卷5期 515-516页ISTICCSCDCA
【摘要】 目前对蜚蠊抗药性检测主要采用传统的生物测试法.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蜚蠊中多种生化指标和抗药性基因的变化与其抗药性的发生有着密切关系,提示采用生化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这些指标及相关基因的变化能够及时、快速、准确地确定其抗药性的发生.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学军 霍新北 等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9年15卷4期 276-278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用2种方法检测德国小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并进行比较,探讨强迫接触法用于德国小蠊抗药性检测的可行性.方法 药膜法和强迫接触法.结果 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残杀威和敌敌畏的抗性系数分别是11.80、3.16、3.4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