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56
- 187
- 120
- 2
- 748
- 57
- 41
- 36
- 17
- 113
- 74
- 62
- 62
- 5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成果】 0701321950 河北 R246 R245.3 基础研究 医院 2006年
【成果简介】 该课题以中医传统针刺理论为依据,以捻转补泻针刺手法治疗突发急性疼痛为研究内容,应用西医“辩病”和中医“辩证” 相结合的方法,将现代医学多种疼痛突发急性疼痛分为邪盛正虚两型,以“泻中带补”和“补中带泻”的联合捻转综合手法分别对两种证型施治,并...
【成果】 0401070152 天津 R245.31 基础研究 医学研究与试验发展 医院 2002年
【成果简介】 主要内容:采用红外线热像技术,动态观察传统、石氏、刺激量捻转补泻针法、平补平泻手法及留针不施行手法对人体温度场的影响。而且从小鼠能量代谢角度研究补泻效应差异的机制。研究证实,不同捻转补泻手法的确产生了不同效应,而补泻效应差异以石氏捻转补泻针...
【中文期刊】 黄彩燕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5年21期 54-55页
【摘要】 目的:观察龙虎交战针刺手法对瘀血阻滞型膝关节炎疗效的影响。方法:61例瘀血阻滞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1例,在拔罐、TDP照射、电针的基础上治疗组用龙虎交战法,对照组用捻转泻法,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ISOA评分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泗锐 秦国培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01年9卷7期 17-18页
【摘要】 <篇首> 鹅口疮为小儿常见疾病.笔者近年来应用针刺合中药外用治疗本病5例,全部获愈.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5个月~2周岁,平均15个月;病程3~5天.治疗时间2~4天,平均治愈时间为3天.治疗方法针刺取地仓穴,直刺0.2~0.4寸,行捻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海鸥 唐勇 等 《针灸临床杂志》 2003年19卷4期 48-48页ISTIC
【摘要】 目的:观察中脘、胃俞配伍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0)水平的变化.方法:对24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中脘、胃俞配伍针刺,捻转补法,每5次为1疗程,连续3个疗程;采用亚硝酸盐间接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N0水平.结果:治疗前血浆NO水平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学民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29卷1期 71-73页
【摘要】 <篇首>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症,失眠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病后体虚等有关,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概况归纳如下.1 体针王军等针刺治疗失眠32例,主穴取百会、三阴交、内关、丝竹空透率谷、神门.配穴取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利春 王志勇 等 《中国针灸》 2008年28卷7期 503-50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内关穴不同针刺手法治疗中风患者手部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36例)、慢速捻针组(34例)、快速捻针组(30例)、单纯提插组(35例)和提插捻转组(37例).均取内关穴,每天针刺2次,每次5分钟,并配合康...
【关键词】 穴,内关;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肌痉挛/针灸疗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秋蕾 刘清国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年33卷11期 4920-492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下丘脑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调控轴各组分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血压的中枢机制.方法:56只雄性SHR随机等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和捻转泻法组.14只Wistar大鼠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熙 《中国针灸》 2001年21卷8期 509-51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烧山火是针刺手法中的一种补法,它以捻转、慢提急插、三进一退作为基本操作方法.操作期间,病人可感到热气随经传递,而达到温经通脉、疏散邪气、以治痹痛.笔者运用以治疗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肢出现皮肤欠温、肌肉松弛、行走无力等症,有着良好的效果.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玲香 罗海鸥 等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2003年15卷1期 16-17页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中脘、胃俞配伍和内关、公孙配伍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方法:将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中脘、胃俞配伍和公孙、内关配伍2组针刺,均采用捻转补法及小幅度震颤1min,每5次为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