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
- 12
- 1
- 3
- 2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文博 杨勇 《药学进展》 2024年48卷8期 625-632页ISTICCA
【摘要】 癌细胞转移是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患者在原发性肿瘤切除或治疗后的很长时间内,体内癌细胞仍会发生转移.在转移性乳腺癌中,骨骼是首个显示转移迹象的器官.由于骨内特殊的微环境,播散性肿瘤细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凯 凌潜龙 等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3年40卷5期 419-423页
【摘要】 肿瘤细胞休眠是指肿瘤长期存在于宿主体内,不出现肿瘤细胞群体数目增多的一种状态,可帮助其应对机体环境而存活[1].临床上,肿瘤细胞休眠是癌症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在各种临床治疗下,存活的残余肿瘤细胞会处于休眠状态,并在体内保持多年的非增殖状态,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左汶奇 胡国华 《现代肿瘤医学》 2009年17卷9期 1795-1797页ISTICCA
【摘要】 肿瘤患者血液、骨髓及淋巴结中存在着播散肿瘤细胞,这种细胞成为日后肿瘤远处转移、复发的根源,与肿瘤患者生存率显著相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祖玥 戴玲玲 等 《中国临床研究》 2024年37卷9期 1327-1330,1335页ISTICCA
【摘要】 在结直肠癌转移过程中,肿瘤微环境与原发肿瘤、继发肿瘤、循环肿瘤细胞、播散性肿瘤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本文介绍了其动态演变过程.肿瘤微环境既可以发挥其宿主防御机制杀灭肿瘤细胞,又会通过微环境的成分及结构的改变帮助肿瘤细胞转移扩散.肿瘤细胞则通过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克复 郑国光 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2年20卷3期 523-52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现代文献中将以生态学和进化论的观点和方法考察医学问题的领域称为进化医学(evolutionary medicine),已经为代谢病的发生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近年来用体细胞“宏进化”(macroevolution)的观点阐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曾德华 郑智勇 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2年28卷10期 1165-116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探讨卵巢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卵巢复发性、播散性室管膜瘤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42岁,体检发现左侧附件肿物6个月余入院.术中探查:盆腔及腹腔的腹膜表面散在结节状肿物种植,直径0.2~3 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东来 方凯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8年37卷4期 219-2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告1例播散性多发性血管球瘤.患者女,23岁.因面部、右耳郭和右侧肢体出现许多蓝紫色丘疹和结节2年余就诊.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中下层可见许多形态不规则、扩张的血管腔,管壁内衬一层血管内皮细胞,周围有数层血管球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示肿瘤细胞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建新 高洪文 等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08年37卷4期 237-2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报告1例播散性低分化腺癌并发印戒细胞癌皮肤转移.患者男,23岁.躯干、头面部、四肢出现黄豆至鸽卵大结节2个半月,无自觉症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胶原纤维间及皮下组织内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真皮胶原纤维被破坏,肿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略空,并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陆巍 陆维祺 等 《现代预防医学》 2007年34卷3期 403-404,415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E1b缺失的重组腺病毒因其能在肿瘤细胞中特异复制,是目前较有希望的生物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其体内应用仍需慎重.本研究主要通过观察重组腺病毒人体体表恶性肿瘤内注射后体内外播散状况并推测其在试验期内的环境安全性.[方法]收集参加E1b缺失...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远兰 孙建国 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6年20卷4期 233-2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患者男,62岁,以全身多发进行性增大的痛性包块为首发表现,伴皮肤破溃流脓、寒颤高热、活动后呼吸困难,影像学发现肺部不规则结节、颅骨多发性穿凿样病灶、左中腹壁及右肛门旁软组织影,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多次浅表包块针吸活检未见肿瘤细胞,纤维支气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