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72
- 104
- 42
- 2
- 821
- 135
- 64
- 48
- 21
- 123
- 121
- 83
- 53
- 4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吴晨浩 王如琰 等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34卷5期 395-397页
【摘要】 糖尿病肾病是 2 型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约为 40%[1].是终末期肾脏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2].糖尿病肾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见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进展后见肾病综合征等表现,最终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现阶段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控制血糖、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晓佳 陈斌 等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4年45卷6期 23-27页
【摘要】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是最常见的肝脏疾病,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从中医病因病机出发,简要阐释了其与MAFLD的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希骏 杜沁圆 等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46卷3期 331-3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吴又可《温疫论》论治疫病,提出杂气为致病因素,强调人体正气的重要性,即"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疫病治疗中注重扶正,因人而异,妇孺老少,体质强弱,补法各异;因证而补,正邪交争,则攻补兼施、补泻有度,虚实夹杂,则补泻间用.提出补法禁忌,如忌投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桦 张乃霖 等 《环球中医药》 2023年16卷10期 2081-2084页ISTICCA
【摘要】 "间者并行"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贯穿应用于后世医家的诊疗之中,其理论得到丰富和创新."间者并行"的辨治理念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能够帮助医家把握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的发展传变之规律、邪正之盛衰、寒热之变化、病理之兼夹,归纳了湿热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秦黎惠 凌志维 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45卷2期 17-20页ISTIC
【摘要】 小柴胡汤、乌梅丸、半夏泻心汤为《伤寒杂病论》中寒温同调、攻补兼施的方剂,三方共同的病机为寒热错杂、气机失调,病位可涉及太阴脾经和阳明胃经.三方的不同之处在其虚寒郁热的程度和邪气入侵的部位.小柴胡汤和半夏泻心汤的病位主要在三阳经,邪入不深,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盼盼 邓宏 等 《吉林中医药》 2022年42卷11期 1241-1244页ISTIC
【摘要】 刘伟胜认为胃癌多因脾胃损伤、正气亏虚,加之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外感六淫等致病邪气聚积而成之癌毒侵袭所致,正虚是发病的本质因素,癌毒是致病的直接原因,证属标实本虚,病位在胃,与脾、肝、肾有关.治疗上强调扶正培本,攻补兼施,调畅情志;善用峻猛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晓琪 孙路 等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30卷7期 39-41页
【摘要】 粘连性肠梗阻是肠梗阻的一种常见类型,属于中医"肠结""腹痛"等范畴.中医通常采用泻下通腑法治疗该病,多运用承气汤加减.王宝迎教授认为粘连性肠梗阻是有形实邪痹阻肠道在先,气血亏虚无力推动在后,两者互为因果,加之多种病理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疾病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剑飞 金保方 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24卷6期 366-3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迄今为止,早泄无统一病名,对其病因病机认识不清,临床上缺少特异性治疗方法.徐福松教授发挥中医之所长,从整体出发,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系统阐述徐福松教授健脾养心、安神潜镇、扶正化毒、疏肝达郁、补肾固涩、清肝泻火、清利湿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新泽 李亚博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26卷18期 2028-2030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联合中药治疗晚期局部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将20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103例给予吉非替尼250mg口服,每日1次,观察组10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攻补兼施方案治疗,在治疗...
【关键词】 吉非替尼;中药攻补兼施;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鹏 谢勇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33卷5期 733-735页ISTICCA
【摘要】 通过对《温病条辨》和《伤寒论》等的条文进行对比分析,阐释了明清时期温病学家对《伤寒论》的攻下法的继承与发展。温病学派主要从诸脏腑合治以通腑、攻补兼施、轻频缓下、重视调畅气机、表里双解等角度对下法予以发展与创新,使攻下法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