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55
- 26
- 21
- 4
- 1
- 121
- 46
- 28
- 6
- 4
- 150
- 100
- 35
- 32
- 3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蒋德明 李荣平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04年15卷10期 1860-186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草甸草地在放牧、割草两种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种子库的大小、组成及其与地上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自由放牧下,土壤种子库密度为6 158±1 647粒·m-2,在割草利用下,土壤种子库密度为8 312±2 540粒·m-2.放牧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大昌 张良 《草业与畜牧》 2012年3期 57-58页
【摘要】 我国广大农村的养羊业,老百姓大多沿用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靠天放牧的粗放饲养方式。但是,随着国家近几年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的落实,放牧地逐渐在缩小,甚至于有些地区已经没有可供放牧的地方。由靠天放牧养羊被迫转为舍饲,养羊观念发生大转移,老百姓认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万里强 李向林 等 《西南农业学报》 2012年25卷1期 290-294页
【摘要】 研究了山羊不同放牧强度对南方人工栽培草地植被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利用下鸭茅高度和对照差异显著(P<0.05),黑麦草和白三叶高度在对照区和放牧区差异不显著(P>0.05);放牧强度对不同植物的盖度影响不同,放牧利用降低了鸭茅和黑麦草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常海军 周文斌 等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28卷1期 75-79页
【摘要】 建立了乳中多种维生素 HPLC 法同时测定的相应色谱条件和样品前处理方法,对天祝放牧白牦牛在不同季节和放牧地分泌乳中维生素含量的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白牦牛乳中维生素的含量受不同放牧季节的影响变化较大,维生素 A 和维生素 E 的含量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勤 唐正香 等 《畜牧兽医杂志》 2007年26卷1期 1-2页
【摘要】 本文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放牧地和季节的天祝白牦牛乳的淀粉酶(AMS)活性,均不随地点的变化而呈现差异显著性(P<0.05).岱乾的牦牛乳中GSH-PX活性显著高于南泥沟牦牛乳(P<0.05).AKP活性在五月份显著低于一月和八月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雨欣 杜宜霖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0期 4963-4974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放牧活动是内蒙古自治区草地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式,合理确定放牧强度对增强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至关重要.然而,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具体影响尚不明确,尤其是植被群落结构和土壤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性和敏感性尚需深入研究.为此,通过Meta分析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坤 李杰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9期 3721-373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高寒湿地放牧干扰强烈,是其生态系统退化的主因.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格局不仅能够反映自然因素的作用,也能够体现地域放牧等人类活动的主要特征,因此常作为表征放牧干扰格局的主要度量方法.但尺度效应导致的植被生物量影响要素在不同空间尺度下存在较大差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建财 刘任涛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4期 6405-64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放牧是草地管理和利用的主要方式,对草地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产生深刻影响.土壤动物作为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生物生态学特性而使其分布受到放牧干扰的显著影响.然而,放牧如何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尚缺乏系统总结与梳理.通过文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扶江 黄小娟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19期 8897-891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草地培育在草业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一系列草地管理措施,解决草-畜供需季节性不平衡这一根本性矛盾,提高和完善草业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根据草地培育的作用目标或其尺度与属性、实施主体有5种划分方法.主要包括封育、休牧、划破、补播、施肥、灌溉、火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俊芳 钟震宇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8期 7715-773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食草动物来管理自然保护地的植被平衡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一方面可提升动物的生态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取食规模,改变植被的生物多样性,达到对自然保护地生态平衡管理的目的.基于此于2021年6月5日引入4头麋鹿(2雄2雌),对野鸭湖自然保护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