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2
- 1
- 1
- 4
- 3
- 1
- 1
- 1
- 15
- 6
- 6
- 5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鸣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13卷9期 7-8页ISTICCA
【摘要】 从教法和学法两方面对“止血剂”说课稿进行了探讨,结合平时教学体会,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认为在方剂学教学中开展说课,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必强 《光明中医》 2009年24卷11期 2217-2218页
【摘要】 作者主要从教法和学法方面对"发散风寒药"说课稿进行了探讨,结合平时教学感受,笔者认为:在中药学教学中开展说课,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鸿雁 《西藏科技》 2015年1期 33-35页
【摘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教法,应用记忆规律,在语境中教词汇﹔要适时总结复习并扩大课外阅读量,使学生掌握更多词汇。要重视学法指导,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宽容的心来对待学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保持积极的良好心态。要从学生实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晶凡 代丽萍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21卷16期 77,79页
【摘要】 本文以课程《中药商品学》人参部分为内容,从教法和学法对说课稿进行了探讨,结合平时教学感受,通过“说课”实践活动,笔者认为在中药鉴定学教学中开展“说课”的确是一种有益的教研活动,不仅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同时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晶凡 代丽萍 等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年09卷13期 72-73页
【摘要】 <篇首> 经验"说课"是一种新兴的教研形式,它是指教师在特定的场合,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或教研人员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节课(或某单元)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议,说者答辩,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切磋,从而使教学设计不断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丽安 《魅力中国》 2010年15期 76-77页
【摘要】 通过细胞学说的教学对学生理解细胞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增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是对"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教学内容的一课时教学设计,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进行了全方位构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颖辉 戚雯琰 等 《护理研究》 2008年22卷27期 2524-2526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科技在创新,文化在创新,经济在创新,教育在创新.创新教育要使教育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教法与学法多样化[1].<外科护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为探索外科护理学教学新途径,我们对2006级中专护理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卢菲 赵国丁 等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9年45卷5期 66-67页
【摘要】 本文选择药学专业分析化学课程“沉淀滴定法”进行说课设计,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进行了说课设计,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品 李朋伟 等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35卷19期 63-64页
【摘要】 以"串级控制系统"为例,通过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展示本节课的整体设计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制药过程自动化与仪表;串级控制系统;说课设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容贞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6年24卷3期 56-59页
【摘要】 本文阐述了如何在高职院校解剖学教学中推广说课,以解剖学肩关节教学为例,主要从学情、教材、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并着重探讨和分析“理虚实”一体化在教学法中的应用,供同行交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