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878
- 212
- 132
- 65
- 2
- 563
- 316
- 195
- 183
- 77
- 573
- 325
- 278
- 189
- 18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汪孔亮 王向群 等 《医学与社会》 2014年27卷11期 17-19页 ISTICPKU
【摘要】 为探索在互联网数字时代交互式健康相关内容传播的一般规律和未来走向,为行业发展和政府监管提供参考,本文分析数据和文献资料,抽象出关键因素,建立简约化模型,再解剖模型检验逻辑关系,建立Web2.0和3.0时代交互式健康相关内容传播模型.截取两个...
【中文期刊】 方安 胡佳慧 等 《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 2019年28卷1期 8-12页 ISTICCA
【摘要】 基于数据驱动科研的新态势,从医学科研云、资源仓储、科研服务3方面构建了医学科研服务体系,将其用于医学大数据云数据中心建设实践后可提升大数据环境下的医学信息服务能力和效率.通过有效整合医学信息资源并规范服务流程,为医学科研服务提供支撑,可促进...
【中文期刊】 俞立平 吴思慈 等 《通讯世界》 2019年26卷9期 171-172页
【摘要】 为推动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评价中医药大数据云服务平台的发展.本文建立平台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效果四大一级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采用模糊数学运算法,对中医药大数据云服务平台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模型...
【中文期刊】 张文丽 曾倩 等 《中国数字医学》 2016年11卷10期 18-20页 ISTIC
【摘要】 目的:实现医疗健康全流程管理,让医院、医生和患者紧密联系、增进沟通,满足大众信息公开的需求同时减少医患矛盾。方法:建设临床数据中心(CDR),与移动医疗服务、社交平台相结合。建立统一数据接口和数据集成平台,将原有散在各系统的相关数据整理后采...
【中文期刊】 姚健 田兵 等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6卷26期 287-288页
【摘要】 将胸痛中心临床工作过程的多类型、变化快、大体量的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并通过移动互联网渠道将个性化服务提供给个人,将个人、医院、健康管理机构连接起来,形成以胸痛中心为核心的专科大数据云平台.该平台是原有院内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延伸,在整...
【中文期刊】 佟明祥 《世界临床医学》 2017年11卷14期 234页
【摘要】 传统的将医学影像和图文信息保存到医生的数字设备中已经不能满足现在医疗数据的产生,利用云存储上传数据,实现异地备份病历、随时随地查看病历还节约了本地存储空间.云存储的全面应用以后,缩短了医生下载并查看就医患者病历的时间,提高了医生工作效率的同...
【中文期刊】 黄飞 范文权 等 《新中医》 2025年57卷5期 7-13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分析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文献,提...
【中文期刊】 倪睿凡 刘果 等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49卷2期 197-206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清宫医案中感冒的证治规律.[方法]通过搜集并整理《清宫医案集成》外感热病中的感冒医案,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对中药、证素、治法、处方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同时结合个案进行分析....
【中文期刊】 魏盛豪 孙占学 等 《中医药导报》 2025年31卷2期 138-144页 ISTIC
【摘要】 目的:分析孙占学治疗玫瑰痤疮的用药规律.方法:利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医生工作站平台,收集2021年8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皮肤科孙占学门诊的玫瑰痤疮患者的信息.根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有效病...
【中文期刊】 陈永堂 苏玉钢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25年60卷1期 5-6页 ISTIC
【摘要】 胃脘痛,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其主要部位在上腹胃脘部及胃脘近心窝处,临床上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最常见.历代医家对胃脘痛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有了深入的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共识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