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7
- 1
- 18
- 1
- 1
- 1
- 1
- 6
- 4
- 4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照那木拉 刘志成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4年21卷1期 60-封三页ISTICCSCD
【摘要】 基于中国传统整骨疗法蕴含的"能动复位一功能愈合"整骨理念、手法的"应激适应-功能适应"生物力学机理,提出了它的整骨疗法系统模型及其数理模型.旨在为传统整骨疗法的定量化、规范化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艳秋 徐士奎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36卷10期 16-18页
【摘要】 彝族先民通过对日月周天行度的记录,概括、描述和推导事物与日月的全息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彝族传统医药理论.在彝族传统医药理论中充满了数学语言和思维,彝族先贤运用宇宙模型推导出数理变化,在此基础上建造彝族传统医药理论体系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实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力钢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29卷11期 48-51页
【摘要】 近代数学理念的复兴和数学工具的应用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为数理逻辑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契机.数理逻辑源于莱布尼茨提出的思维可计算构想,其展开和深化是建立了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等公理系统和对形式系统的元层次研究.数理逻辑未来发展将扬弃纯形式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照那木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18卷6期 541-543页
【摘要】 基于骨伤生物力学原理,探究传统整骨术中呵护生命自然法则的生物力学观及其数理表述形式,旨在为它的量化研究奠定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劲挺 李祥雨 等 《辽宁中医杂志》 2018年45卷7期 1391-1393页ISTICPKUCA
【摘要】 中医"相数理"逻辑理论是研究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体辨证"是利用中医学原理, 通过损伤部位及其深浅来判断其对脏腑功能影响的辨证方法;笔者团队在中医骨伤科四大治疗理念"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医患合作"的研究中发现, 结合"五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振国 张冰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38卷1期 1-8页ISTIC
【摘要】 博物学传统与数理传统是科学史上同样重要的两大研究范式.近代之前的中医学,完整地体现了中国的博物传统,而考察中国博物传统的一个最佳标本正是中药药性理论与"本草"学.在近代科学与文化背景下,中医学对自身理论体系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建立起了以西医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燕萍 《宿州学院学报》 2022年37卷7期 27-31页
【摘要】 基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以及统筹推进农村的"五位一体"发展与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目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基于亳州市和黄山市助力乡村振兴的农村体育实践,讨论体育活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张丰聪 全国中医药博士、博士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学术会议暨全国中医“脑心同治”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会 2011年
【摘要】 中药的现代研究思路和方法秉承了近现代科学的数理传统,包括提取有效成分,分析药物结构、组成等等,强调的是精确与深入,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向纵深发展。但研究的结果能否对应中医的诊释系统,成了最为中医学术界垢病的问题之一。中药的现代药理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世筠 沈明秀 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年24卷1期 75-76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由于电子计算机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的进一步完善,流行病学研究已广泛用于医学的各个领域.但是以此方法研究中医证侯学却较鲜见,有的甚至迄今仍为空白.中医学仍袭用几千年以来的经验归类的方法,对证侯进行分类.为深入探讨中医证侯分类的客观规律,验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鸿谟 张栋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4年6卷4期 26-32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中医色诊学是通过观察颜面气色变化了解病情的诊法.由于色诊一直停滞在目测水平,加以可见光波范围甚窄,使之受到极大限制,以致近代濒于失传.笔者分别用中心座标法定点、自然标志法分区,改进传统明堂色部和颜面色部,配合面部整体观测,构成三级精确定位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