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77
- 37
- 30
- 2
- 51
- 25
- 19
- 9
- 9
- 49
- 8
- 7
- 7
- 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覃文波 朱智德 等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26卷6期 85-88页
【摘要】 广西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主要有洞穴贝丘遗址、河旁台地贝丘遗址和海滨贝丘遗址三种不同的类型,主要分布于邕江、郁江、柳江、浔江、桂江、红水河、右江、左江等河岸及其冲积后所形成的平原[1],目前已经发现并挖掘的贝丘遗址有40余处.贝丘遗址的主要特征...
【中文期刊】 李霞 邵金陵 等 《口腔医学研究》 2006年22卷3期 249-251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通过对距今六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成人颌骨的测量,为中国人颌骨数据积累一定的资料.方法:采用0~360°游标万能角度尺及数显游标卡尺对半坡博物馆内保存距今6 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成人颌骨进行测量.其中,男性上颌骨55个,下颌骨64个;...
【中文期刊】 李霞 邵金陵 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6年22卷1期 101-10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观察距今约6 000年前成人第三磨牙的位置情况.方法:研究了200 个半坡博物馆内保存的新石器时代人颌骨标本,第三磨牙共383 颗(上颌187 颗,下颌196 颗),观察第三磨牙的萌出情况.第三磨牙未萌出者经X线片证实,按有无第三磨牙...
【中文期刊】 李法军 朱泓 《人类学学报》 2006年25卷2期 87-101页 ISTICPKUCSCD
【摘要】 本文应用牙齿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出自河北阳原姜家梁遗址的新石器时代居民的牙齿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牙齿人类学系统"进行牙齿形态观察,应用"平均差异度"(MMD)距离公式计算出姜家梁组与其他各对比组的MMD距离系数以估计群...
【中文期刊】 尚虹 韩康信 等 《人类学学报》 2003年22卷3期 218-224页 ISTICPKUCSCD
【摘要】 通过对山东广饶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墓地90年代发掘的61具成年头骨进行小变异特征出现率的观察与统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认为,广饶人群的蒙古人种地区类型属于东亚类型.同时本文结果提示,在明确蒙古人种地区类型的主成分分析研究...
【中文期刊】 王娜 李伟 《解剖学杂志》 2012年35卷4期 493-496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分析新石器时代下王岗人群下颌骨第1磨牙齿冠面4个区域的磨耗特点.方法:新石器时代下王岗人群下颌骨共36例,磨牙共66颗,将下颌骨第1磨牙齿冠面分为4个区域,根据磨耗程度进行分级,然后比较各个区域的磨耗级别,并与近代、青铜铁器时代人群进...
【中文期刊】 宋艳花 申如梦 《人类学学报》 2023年42卷3期 381-389页 ISTICPKUCSCD
【摘要】 冯家坡遗址是山西吉县境内黄河中游一级阶地的一处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遗址.2021年,在面积3 m2、厚约0.15 m的地层中,我们发掘出342件石制品和130件动物骨骼.石制品原料以石英岩为主,其他为燧石、石英、砂岩和变质岩;类型包...
【中文期刊】 张佩琪 李法军 等 《人类学学报》 2018年37卷3期 393-405页 ISTICPKUCSCD
【摘要】 顶蛳山遗址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邕宁区,保存了丰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以及大量的古人类骨骼遗存.本文主要从龋齿研究入手,对顶蛳山二、三期文化(8-7 ka BP)中大于15岁的169个体的2737枚恒齿进行了观察.分别统计了龋齿等级和个体...
【中文期刊】 申卫收 尹睿 等 《生态学报》 2008年28卷6期 2916-2924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在江苏苏州绰墩山遗址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在剖面不同深度埋藏的距今约6280 a的新石器时期灌溉古水稻田土层和距今约3320 a的商周时期的古水稻田土层.为了解古代水稻种植活动对土壤中细菌、古菌及产甲烷古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土壤剖面P-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