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98
- 54
- 30
- 5
- 4
- 4
- 12
- 8
- 6
- 4
- 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吕惠卿 《中药材》 2007年30卷3期 270-272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麦冬不同部位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探索麦冬其他部位代替块根作为提取药用原料的可能性.方法:比色法测定麦冬多糖的含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麦冬总黄酮.结果:麦冬叶子所含的总黄酮明显高于块根.结论:麦冬叶可代替块根作为提取麦冬黄酮的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逊 朱缨 等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25卷9期 41-42,44页
【摘要】 根据我国近年来关于中药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研究、利用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整理和总结,认为要合理保护中药资源,发挥新药材及新药用部位在中药现代化和产业化中的应有作用,才能为实现我国中药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肖炜婷 曾琼丽 等 《中国新药杂志》 2025年34卷3期 264-2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单味中药有效部位新药是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分提取物及其制剂.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单味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的注册申请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而关于中药有效部位新药总结鲜少.本文针对中药有效部位新药在2013-...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小童 温慧玲 等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41卷4期 177-190页ISTICCA
【摘要】 止泻木属植物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热带及亚热带等地,入药部位主要有种子、树皮或茎皮、叶、根等.其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和萜类化合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抑制乙酰胆碱酶(AChE)、抗锥虫活性等多种生物活性.本文通过对止泻木属植物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朱丽君 何卓儒 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1卷10期 2746-2757页ISTICCA
【摘要】 中药药代动力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与技术,阐明中药活性成分、活性部位、单味中药及复方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动态变化规律的学科.中药来源与组分复杂,绝大多数中药的药效物质和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故中药药代动力学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晓娴 赵雨 等 《化学试剂》 2024年46卷7期 11-19页
【摘要】 青蒿素是从菊科蒿属植物黄花蒿中分离得到的倍半萜内酯,具有显著的截疟、消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但其具有溶解度低、生物利用度差、结构不稳定等缺点,因此青蒿素衍生物蒿甲醚、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等应运而生,得以改善以上缺点.目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桂林 娄欣颖 等 《中药与临床》 2024年15卷5期 87-93页
【摘要】 莪术地上部分与莪术传统药用根茎部分化学成分上存在很大差异,虽然莪术地上部分活性成分含量少,但是莪术地上部分资源丰富,产量多;现代研究发现其在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等方面存在药理活性,目前对莪术地上部分的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对莪术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庞沁 崔云斌 等 《青海草业》 2023年32卷3期 20-22,30页
【摘要】 唐古特大黄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的高海拔地区,其中青海是其主要产地.为了发掘新的药用部位,使得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对唐古特大黄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和梳理,阐述其地上部分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扩大新药源、合理使用中药材资源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为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开言 张留记 等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39卷9期 2203-2207页ISTICPKUCA
【摘要】 目的 观察牛膝多糖(ABP)含药血清、牛膝甾酮皂苷(ABTS)含药血清联合应用于损伤的软骨细胞的增效作用.方法 提取纯化ABP、ABTS,大鼠灌胃7 d后腹主动脉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培养C28/I2软骨细胞系,优化细胞铺板数、硝普钠造模浓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顾天翊 陆伦根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9年35卷2期 266-269页ISTICPKUCA
【摘要】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胆汁淤积性肝病具有“上升”病理生理学模式,尤其是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该理论认为,胆汁淤积性肝病在病变过程中随时间推延,在解剖结构上呈自下而上发展.原发或早期病灶通常位于“下游”的胆管,主要病因可能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