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55
- 38
- 3
- 39
- 25
- 19
- 3
- 1
- 30
- 23
- 17
- 11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罗云瀚 陈哲 等 《光学精密工程》 2008年16卷5期 784-788页
【摘要】 通过分析血糖浓度变化对光学参数的两种作用及其对光传播的影响,针对葡萄糖主要分布于皮肤真皮层的特点,引入了有效信噪比的概念,推导出血糖检测极限浓度与光源检测器之间距离和有效仪器信噪比之问的关系.针对不同个体表皮和真皮厚度的差异,用蒙特卡洛方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洪 吴宝明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8年31卷4期 222-226页ISTICCA
【摘要】 概述了现有主要的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及仪器.重点介绍了各种技术的基本物理原理、局限性和测量部位及其优缺点,并以列表形式展现了各种仪器的认证状况(美国FDA认证或/和欧洲CE标志)和所采用的技术、制造商、互联网上提及该仪器的情况等信息.尽管目前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斐 孔德义 等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5年22卷1期 171-174页MEDLINEISTICPKUCA
【摘要】 对国际上无创血糖测量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和分析, 主要包括 :电化学法、光学法(透射式、偏振式和后向散射式),并着重分析了光学法中的近红外光谱测量方法.最后,讨论了当前无创血糖检测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检测方法和测量仪器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庆波 张鲁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04年23卷6期 602-606,56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系统研究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化学计量学理论相结合测定水溶液中葡萄糖浓度的方法.讨论了偏最小二乘法(PLS)校正模型中光谱范围的优化选择,同时也讨论了仪器精度、测量方法与测量精度之间的传递函数,给出实现预期测量精度的必要条件.葡萄糖浓度的均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芬 王卫国 等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年24卷3期 250-252页ISTICCA
【摘要】 本文介绍无创血糖检测的研究进展,阐述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手段与方法及近红外光谱无创血糖检测方法的技术特点和基本原理,并分析了当前该领域的技术难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彭凡立 周洋 等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年32卷2期 254-257页ISTICCA
【摘要】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现今多采用的有创血糖测量会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与潜在危险.作者通过文献复习,综述无创血糖测量方法的现状,探讨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引入物联网技术的近红外光谱测量法的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ZHANG Yan-jie 杨艳芳 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08年25卷4期 777-780页ISTICCSCD
【摘要】 目的:采用蛋白质混合液作为模拟样品,对近红外光谱血糖测量中的测量方法和波长选择等基础问题进行了研究.方法:在1400 nm~1800nm和2000 nm-2500nm的波段.模拟样品中60个作为校正集样品,使用Nexus-870傅立叶干涉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云瀚 徐可欣 《激光生物学报》 2008年17卷1期 24-27页ISTICCA
【摘要】 人体血糖浓度无创伤测量是当今学术界和医学界普遍关注的课题.在分析了血糖浓度尤创伤测量的意义、现有的测量方法及其进展后,从组织光学角度分析血糖浓度无创伤测量中包含的研究内容,并根据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血糖浓度无创伤测苗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组织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夏丹丹 韩广 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年37卷6期 1941-1945页
【摘要】 在近红外无创血糖测量中,由葡萄糖引起的信号变化十分微弱,极易受到人体背景、测量仪器、周围环境等变化的影响,限制了无创血糖检测的精度.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应用浮动基准位置理论进行背景变异的校正.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与人体环境的复杂多变性,浮动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罗云瀚 《激光与红外》 2008年38卷5期 465-467,471页
【摘要】 生理变化是血糖无创伤测量过程中重要的干扰因素,而且不受人为控制.分析了温度变化对于组织的近红外吸收和散射特性的影响机制、特点和定量关系,以及对比研究了体内非糖成分变化与葡萄糖变化对组织光学特性的影响比例和速度.这些内部干扰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