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2
- 133
- 23
- 2
- 58
- 49
- 31
- 24
- 24
- 33
- 13
- 13
- 11
- 1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曹昌铭 李震 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25年44卷1期 89-10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细胞外囊泡(EVs)是细胞向外部环境释放的膜结构颗粒,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和唾液等体液中,包含蛋白质及核酸等多种生物分子,可作为多种疾病的生物标记物,其提取与分析对疾病的快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传统的EVs分选技术,如差速超速离心,存在样本...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福齐 撒昱 等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023年40卷7期 890-898页ISTICCSCD
【摘要】 流式细胞技术一直是生物细胞研究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流式细胞分选仪在细胞富集、筛选后再利用等方面的应用使得对能够满足高通量、高细胞信息提取、高细胞活性要求的流式细胞分选仪的需求增加.本文阐述基于光学探测方法的流式细胞分选仪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敏亮 诸庆 等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09年36卷5期 556-565页SCI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农杆菌已经用作许多生物过程研究的模型细菌,为了解析这些生物过程的分子机理,对农杆菌的某些基因进行突变就显得非常重要.以自杀性基因sacB作为反向可选择性标记基因,利用同源重组的原理,建立了一种可对农杆菌基因进行准确插入、删除和位点置换的突变...
【关键词】 农杆菌;反向可选择性标记基因;同源重组机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开国银 张磊 等 《植物学报》 2002年44卷8期 883-888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目前,几乎所有的植物遗传转化中都要使用选择性标记基因诸如抗生素或除草剂抗性基因等来筛选转化子.为了消除由此而引起的公众的安全性顾虑,一种全新的发展策略即获取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物应运而生.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物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消除大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回君 罗丽琳 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年14卷29期 5479-5482页ISTICPKUCA
【摘要】 背景:发展基于DNA杂交无标记电化学检测技术,是获得高灵敏度、强特异性、高可靠性、微型便携化及成本低廉电化学基因芯片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具有优异物理化学特性的新型载体材料对实现生物电信号在芯片系统中的高效稳定传递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目的:对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白云凤 张维锋 等 《西北植物学报》 2007年27卷12期 2361-2365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马铃薯栽培品种'紫花白'的叶盘,通过1/4 MS培养基预培养、热激处理、低pH、高糖培养基共培养,之后利用PCR直接检测转化体,结果表明遗传转化效率可达5.1%,建立了马铃薯无标记转基因技术.该技术受基因型的限制小,用于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叶兴国 秦华 《生物工程学报》 2007年23卷1期 138-14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高频率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有利于转基因植物的环境释放和安全性生产,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法是获得无标记转基因植株的方法之一.含二段T-DNA载体的共转化法已被人们成功应用,而二段以上T-DNA载体的共转化法还未见报道.基于这一目的,通过几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薛晓芳 吴松锋 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06年22卷6期 442-449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蛋白质定量是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状况和寻找新药靶标的重要手段.该领域最常用的技术是比较染色后的二维凝胶上蛋白点的光密度值或综合同位素标记后的质谱峰强度方法.但此二者的样品处理方法都比较麻烦,不利于进行大规模蛋白质组的定量研究.最近几年出现了利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艳丽 王战会 等 《生物工程学报》 2004年20卷1期 111-11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椭偏光学生物传感器是在椭偏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基础上发展的一项生物传感技术.它能够直接观测固体表面上的生物分子面密度,毋需任何标记辅助,适合发展成为一种无标记免疫检测技术.研究了在硅片表面上通过A蛋白定向固定抗体分子用于椭偏光学生物传感器免疫...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林 吕太平 等 《华西药学杂志》 1999年1期 13-1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研制了电位型无标记5-羟色胺(5-HT)免疫电极.以偶联法制备抗体膜,结合抗原后的复合膜与空白膜的△E值与5-HT的浓度成线性关系.电极的线性范围为1.18×10-7~6.27×10-6mol/L,检测下限为1.12×10-7mol/L,斜...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