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407
- 6
- 6
- 3
- 1
- 69
- 40
- 34
- 25
- 15
- 45
- 32
- 31
- 31
- 25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舒健虹 蔡一鸣 等 《生态科学》 2018年37卷1期 42-48页ISTICPKUCSCD
【摘要】 研究不同放牧强度下人工草地土壤养分以及有机碳含量的变化,为在西南喀斯特地区建植与检测人工草地提供参考.在贵州省独山县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以2012年10月11日建植的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鸭茅:白三叶:紫花苜蓿=3.5∶2∶2∶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阮宏华 徐侠 等 《生态学杂志》 2008年27卷7期 1115-112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有机质的短暂波动主要发生在易氧化部分,而易氧化碳作为土壤有机碳的敏感因子,可以指示土壤有机质的早期变化.采用高锰酸钾氧化法,分析了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具有代表性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00~1 000 m)、针叶林(1 3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晶 解宏图 等 《生态学杂志》 2003年22卷6期 109-11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有机物质的活性成分是对土壤养分、植物生长乃至环境、大气和人类有影响的有效物质.在现代土壤研究中,出现了与之相关的繁多术语和应用指标,但是它们的内涵尚为混乱,其分析方法也缺乏系统的归纳.本文对土壤溶性有机碳(D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质(碳);溶性有机碳;有效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施鹏程 陆桂红 等 《林业调查规划》 2012年37卷6期 26-29页
【摘要】 土壤易氧化碳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依据.文章以北京市公路绿化带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土壤有机碳及易氧化碳的含量.研究表明,公路绿化带草地土壤有机碳和易氧化碳平均含量分别为11.99 g/kg和0.51 g/kg,而空地...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贾国梅 张宝林 等 《生态环境》 2008年17卷5期 2037-2040页
【摘要】 植被覆盖变化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土壤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发育和运行等方面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本课题研究宜昌点军区柏树地,橘树地以及菜地的土壤性质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柏树林最大.菜地的最小,而土壤容重的大小顺序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臧金宇 刘金华 等 《生态科学》 2024年43卷3期 169-177页ISTICPKUCSCD
【摘要】 以不同种稻年限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开展种稻年限对苏打盐碱土剖面形态及有机碳分布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以未开垦盐碱地、分别种植水稻 1 年、5 年、10 年、15 年、20 年、40 年的苏打盐碱土为研究对象,对其剖面性状、pH...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雪芹 许明祥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8年29卷4期 1283-129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黄土丘陵区近20年的封禁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强度的踩踏干扰对半干旱生态系统下生物结皮盖度、有机碳、易氧化碳和有机碳矿化量、矿化速率的影响,并应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模拟了踩踏干扰下各层次生物土壤结皮有机碳矿化潜力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明慧 王国兵 等 《生态学杂志》 2012年31卷5期 1165-117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土壤水溶性有机碳( WSOC)是土壤碳循环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可能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的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到大气与土壤间的碳交换.本研究以苏北沿海地区农田、杨农复合经营、杨树纯林以及草地等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为研究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莹 阮宏华 等 《生态学杂志》 2010年29卷4期 741-748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围湖造田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大量出现的与水争地的人类干扰活动.以太湖流域肖甸湖区为代表,测定分析了肖甸湖围湖造田区,香樟林、水杉林、毛竹林、农田4种不同典型土地利用方式35年后,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水溶性有机碳、...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小花 陈宗铸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1期 4572-458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滩涂海岸红树林生态系统通常具有较高的土壤养分,尤其是沉积物有机碳含量.海南岛红树林种类丰富且生长较好,通过对红树林沉积物有机碳组分的基础研究有利于提高对红树林湿地固碳能力的评估精度,加深对海洋蓝碳的认识.以清澜港红树林5种典型群落类型为对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