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28
- 151
- 7
- 2
- 15
- 6
- 4
- 3
- 3
- 207
- 69
- 41
- 40
- 3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华 陈新光 等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15期 4261-42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统计广东86个气象站1961-2009年资料,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广东晚稻生长季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晚稻生长季热量资源明显增加,冷害趋于减轻,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个数减少且影响时间缩短;推算出广东晚稻播期有较大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秀霞 龚磊 等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14卷5期 601-603页ISTICCA
【摘要】 选择鄱阳县3个晚稻主产区进行田间试验,通过对照安装太阳能杀虫灯试验区及非试验区的晚稻害虫发生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太阳能杀虫灯能够很好地杀灭害虫成虫,有效地减少晚稻除虫的用药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郭平珍 朱骏 等 《农业科技通讯》 2010年7期 98-102页
【摘要】 调查研究澧阳平原稻区二化螟晚稻本田消长动态.进行定坵定蔸观察、本田调查及测报灯下观察,了解二化螟晚稻田间发生情况.结果表明,澧阳平原稻区螟虫种群以二化螟为主;二代多发型演变为三代多发型;不同类型田卵块增长速度、孵化进度、化蛹进度及危害程度存...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观浩 张耀忠 等 《华东昆虫学报》 2006年15卷2期 137-139页
【摘要】 通过对化州市稻瘿蚊16a历史资料的研究分析,明确了决定稻瘿蚊发生程度的关键因素是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由此以"九*五"研究的有关结论为基础,建立了稻瘿蚊发生程度预测模型:Y=23.4000+0.0054x1-0.7972x2,回报历史拟合率为9...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建期 《现代食品》 2024年30卷8期 225-228页
【摘要】 在当前国内外粮食市场形势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抓好秋粮收购工作是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现实需要,是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端牢中国饭碗的实际行动.本文以中央储备粮嘉兴直属库的秋粮收购工作为例,介绍了嘉兴市秋粮收购形势调查、秋粮市场研判分析以及当地市场新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姜振辉 杨旭 等 《生态学报》 2019年39卷21期 8091-80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量化作物生产的碳足迹有助于为农业生态系统温室气体减排提供理论依据.利用生命周期法研究了我国南方地区稻田春玉米-晚稻水旱轮作种植模式和早稻-晚稻连作种植模式下粮食生产的碳足迹,并定量分析粮食生产过程中各种碳排放源的相对贡献.结果 表明,与早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欢 钟玉琪 等 《环境昆虫学报》 2019年41卷1期 1-8页ISTICPKUCSCD
【摘要】 2017年和2018年在处于湘桂走廊的广西兴安县设置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单、双季稻混栽稻田中水稻“两迁”害虫及其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 表明,早稻上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基本为迁入型,中稻上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 李袭杰 等 《生态学报》 2018年38卷9期 3337-33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了明确泰和县近年来晚稻田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连年暴发的规律.通过分析泰和县2008-2013年褐飞虱的田间调查及灯诱数据,并结合气象条件,研究了泰和县晚稻田褐飞虱暴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滨娟 孙松 等 《生态科学》 2017年36卷1期 123-131页ISTICPKUCSCD
【摘要】 构建可持续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筛选具有可持续性、适合南方双季稻区冬季绿色高效循环复合种植模式.在长期水旱轮作的基础上,通过连续2年田间定位试验,采用能值分析理论评价水旱轮作条件下稻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稻田水旱轮作4种模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一兰 唐海明 等 《生态学报》 2016年36卷18期 5847-58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为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早稻和晚稻各个生育时期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熵的影响,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和化学分析法系统分析了定位长达29年5种施肥处理之间(化肥、秸秆还田+化肥、30%有机肥+70...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