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
- 6
- 1
- 4
- 3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谌子诺 孙燕 《中国中医急症》 2024年33卷8期 1365-1368页ISTIC
【摘要】 酷暑炎夏易导致热射病的发生,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在中医理论中,中暑为"暍".热射病作为中暑类疾病的一种,其急性期治疗倡导"早降温"多用冰浴等方法,而同属中暑,历代医籍对"夏日中热暍死"的治疗均谓"不可使得冷".临床若不能及时辨别二者的病机容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岚 姜德友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32卷7期 1260-1262页ISTIC
【摘要】 《黄帝内经》对暑之致病特点、发病季节、证候特征做出了论述,张仲景承其论,提出"暍""中暍".后世医家多遵仲景之言,并进行发挥.本文将仲景后对"暍"与"暑"之认识进行梳理,对不同见解之处考辨,以及整理归纳暑邪致病特点与暑之治疗,望对研习此病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逸淦 袁旺贵 等 《时珍国医国药》 2009年20卷6期 1549-1550页PKUCSCDCA
【摘要】 文章通过阐释<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篇>中"太阳中暍"条文要义的基础上,探析仲景治暑法对辨治暑病和运用清暑益气法的启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何若苹 徐光星 等 《浙江中医杂志》 2009年44卷3期 180-181页ISTIC
【摘要】 <篇首> 本文结合<金匮要略>的病证、方药原文[1],对暍病方证予以统贯论述.1病证原文太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田影惠 张志峰 《中医学报》 2024年39卷11期 2477-2480页ISTICCA
【摘要】 "暍"字最迟出现于战国时期,其原始音为"he".经数千年的演变,至少有"he""e""ye"3种读音,现约定俗成,将"暍"多读作"ye"."暍"的本义为中暑、伤热.在后续的使用中,多延续本义,并特指伤于盛夏暑热.纵观史书可知,"暍"病多为季...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明炯 王润鹏 等 《河南中医》 2022年42卷3期 325-327页ISTIC
【摘要】 《伤寒论》白虎加人参汤证强调:"口燥渴、心烦、欲饮水,""欲"提示患者并未真正饮水.《金匮要略》言:"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可见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有湿证.湿证形成原因有外因和内因,外因为湿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越美 张毅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年34卷6期 2384-238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暑病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张仲景继承发扬并提出暍病.文章通过阐释《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太阳中暍”相关条文,从病机、治则、方药诸方面进行归纳,并总结古今暑病的发展,以探析暑病证治之规律,为临床治疗暑病提供新思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伟 李衍滨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40卷1期 63-64页ISTIC
【摘要】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篇中含有"术"的方子有麻黄加术汤、防己黄芪汤、去桂加白术汤即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 据现行本的《金匮要略》所载,含"术"类的方子皆用白术,《神农本草经》及早期本草书籍中皆载"术",而无白术之说. 通过对《金匮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