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0
- 64
- 14
- 1
- 11
- 10
- 9
- 9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曹亚芳 李彦欣 《四川中医》 2025年43卷8期 5-9页ISTIC
【摘要】 魏绍斌教授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ODI)的病机以肾虚肝郁脾虚为本,痰湿为标,治疗应标本兼顾,提出益肾扶脾填精、疏肝理气活血、燥湿祛痰通络的治疗原则.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采用四期序贯治疗法,临床疗效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立新 《山西中医》 2023年39卷6期 69-70页
【摘要】 基于心肾相交理论,结合"天人相应"的中医观点,根据月经周期中"心"、"肾"的阴阳变化进行月经周期分期,将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经后期、黄体期前半期、黄体期后半期四期.分析月经周期各阶段"心"、"肾"的阴阳消长情况及"心"、"肾"的阴阳偏盛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鑫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30卷9期 13-15页
【摘要】 陈莹教授认为原发性痛经以虚实夹杂者多见,虚为脾肾阳虚,实乃血瘀,以虚为本,以实为标,因虚致实.强调在月经不同时期采用相应治疗,经前及经期治本兼以治标;经期胞宫由满而溢,经血以畅下为顺,应因势利导,“通因通用”,活血化瘀,使经血畅下,给瘀血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其木格 红霞 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3年19卷8期 77页
【摘要】 月经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是女性最显著的生理特点,是女性生殖生理过程中阴阳消长,气血盈亏规律性变化的体现.月经的形成在"三素"的作用下,食物进行清浊分泌,产生"七元三秽",精血之浊,即为女子胞卵,受精可怀孕生育,若无受孕,即成为月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珮欣 吴莉 等 《中医药导报》 2025年31卷5期 221-224,228页ISTIC
【摘要】 子宫腺肌病是临床常见的难治性妇科疾病之一.王萍认为该病病因主要责之于肾阳偏虚,正气不足,瘀浊内结,遂成血瘕.辨证离不开虚、瘀、寒,且瘀是关键.治疗时,王萍主张可根据患者诉求分为有孕求、无孕求两阶段.无孕求阶段,可分经期、平时进行论治,经时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林怡萱 张雨蝶 等 《福建中医药》 2025年56卷7期 32-34页
【摘要】 本文总结了吕绍光主任近年来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机、临床分型及治疗的独到见解,其认为PCOS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临床常见的2种证型为脾肾阳虚兼痰瘀互结型和肝肾阴虚兼虚火内扰型2种,在治疗上,吕师以补肾为本,并顺应月经周期阴阳消长之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颜嘉丽 易玮 《新中医》 2024年56卷20期 136-140页ISTICCA
【摘要】 易玮教授认为月经过少总不离肝、脾、肾三脏,肝郁脾虚及肾虚血瘀是该病症常见病机;在治疗上,要顺应月经周期,结合易医理论,坚持"一针二灸三中药"治疗原则,针刺方面将脐针与体针相结合,灸法方面重视辨证分期,灵活选用直接灸或隔物灸;遣方用药方面提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遥遥 李梦 《中医康复》 2024年1卷4期 54-57页
【摘要】 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是妇科疑难杂症之一,中医对该病的治疗有着独特优势.蔡圣朝教授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认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的病位主要在肾,其基本病机为肾虚血瘀,治疗时以补肾为主,辅以化瘀,灵活用药;并提出针灸"分期论治"的特色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雁秋 陈思思 等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62卷28期 87-89,138页
【摘要】 慢性疲劳综合征在育龄期女性中非常常见,常与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临证应从整体出发,着眼于肝、脾、肾三脏,同时根据女性月经周期气血阴阳盈亏变化进行分期论治:经前期宜"疏"、行经期宜"通"、经后期宜"补".治疗中同时运用"辨证祛邪、攻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