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8
- 4
- 2
- 1
- 6
- 6
- 4
- 2
- 2
- 6
- 5
- 3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李艳波 苑宝玲 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21卷3期 52-55页
【摘要】 通过对水库水进行定期采样,测定水样富营养化控制因子、叶绿素a和藻毒素的含量,了解水库水微囊藻毒素(MCLR)的污染状况、季节性变化规律以及分离鉴定释放毒素的产毒藻株,以期探讨引起藻毒素污染的内外原因.实验结果表明,在监测的8个月内水库水都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会议论文】王金辉 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环境科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 2005年
【摘要】 通过长江口赤潮多发区2003年~2005年的有毒藻类和贝类原产地赤潮毒素的监测,初步结果表明该海域存在多种潜在有毒藻类,主要包括产麻痹性贝毒(PSP)的链状亚历山大藻、塔玛亚历山大藻,产腹泻性贝毒(DSP)的渐尖鳍藻、具尾鳍藻、倒卵形鳍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皓 导师:李太武 辽宁师范大学 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硕士) 2000年
【摘要】 塔马亚力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ium lima)为两种经常在世界各海域形成赤潮的有毒藻类,分别可产生麻痹性贝毒(PSP)和腹泄性贝毒(DSP).本选题通过对上述两种藻类的增殖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宁 段舜山 等 《生态学报》 2005年25卷7期 1782-178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综述了赤潮的发生与沿岸海域富营养化的关系.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使得天然水体的富营养化进程大大加速.营养负荷的增加与高生物量水华的增多相联系.控制营养输入后,浮游植物生物量或有害藻类水华事件也相应减少.营养的组成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水华的形...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薇薇 胡红飞 《护理研究》 2004年18卷23期 2158-2159页ISTICPKU
【摘要】 <篇首> 割香螺学名织纹螺,本身无毒,主要是食用了被污染、富营养化海洋中的有毒藻类后,经过生物链的富集作用,毒素含量在其体内成千倍地提高.其毒素被称为贝类神经麻痹毒素,可以阻断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神经冲动的传导.人食用中毒后无特效药,可因呼吸麻痹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丽娜 徐小清 《水生生物学报》 2003年27卷6期 644-647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篇首>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是一些有毒蓝藻,如微囊藻、颤藻和鱼腥藻等,产生的一种具有肝毒性的环状七肽.1878年Francis[1]首次报道家畜因有毒蓝藻水华中毒死亡的事件.随后,20世纪60-80年代,世界范围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摘要】 贝类本身不产毒,有毒藻类是元凶贝类本身不产生毒素,但如果其摄食了有毒藻类或与有毒藻类共生,就可能会在体内蓄积毒素,形成贝类毒素.贝类毒素无色、无味,在贝类体内呈自由或结合状态,主要存在于其消化器官中.神奇的是,贝类毒素对贝类无害,但人如果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建宇 曹义战 等 《中国综合临床》 2014年z1期 96-96页ISTIC
【摘要】 织纹螺,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小黄螺、甲锥螺。织纹螺是一种有毒生物,每年春夏季其毒性更大,食用后可引起头晕、呕吐、口唇及手指麻木等中毒症状。潜伏期最短为5 min,最长为4 h。有关资料表明,织纹螺本身无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力娟 马学斌 《医学综述》 2013年19卷16期 2901-2903页ISTICCA
【摘要】 河豚毒素(TTX)和石房哈毒素(STX)均是剧毒的非蛋白毒素,极微量即可置人于死地.TTX主要存在于河豚的睾丸、卵巢、肝、脾、眼球和血液内;STX主要来源于海洋或淡水中的某些有毒藻类,并通过食物链蓄积于贝类蟹类等水产品中.以往的研究已经明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金辉 孙亚伟 等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6年28卷1期 1-5页ISTICCA
【摘要】 对嵊山岛礁生物资源以及邻近海域的微藻资源调查,共发现121种潮间带生物,其中有28种海洋药用生物,包括红条毛肤石鳖(Acanthochiton rubrolineatus)、马粪海胆(Hemicentiotuspulcherrimus)、海...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