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
- 3
- 1
- 1
- 6
- 2
- 2
- 1
- 13
- 8
- 4
- 4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郑英荣 王建军 等 《辽宁林业科技》 2014年3期 12-14,38页
【摘要】 为探索无公害防治杨毒蛾的方法,利用320~585 nm的单波长太阳能灯19盏开展林间诱杀研究。结果表明,365 nm太阳能灯对杨毒蛾总量和雄蛾诱杀量最大,368 nm太阳能灯对杨毒蛾雌蛾的诱杀量最大,以19:30-20:30时段诱杀效果最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相宏 李秋生 等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21期 205-205页
【摘要】 结合多年的防治实践,分析了毒环防治杨毒蛾效果差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毒环防治杨毒蛾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黄艳峰 《科技信息》 2010年1期 789页
【摘要】 以杨树为代表的速生丰产林在各地得到快速发展,随之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也不断扩大,以杨毒蛾为主的食叶害虫对杨树危害不断加重,局部危害严重.结合林业生产实际就杨毒蛾的发生防治提出方法,供广大林农参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雪燕 陈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10期 155-155,157页
【摘要】 通过系统观察,掌握了杨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开展了杨毒蛾幼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25%灭幼脲3号1000倍液、1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0%除虫脲2500倍液防治杨毒蛾最为经济有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梅枝 杨秀萍 等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年18卷2期 65-67页
【摘要】 核桃叶提取物对杨毒蛾具有较强的胃毒作用,不同浓度处理对死亡率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致死中时(LT50)以稀释5倍液处理最短,杀虫效果与原液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还表明,核桃叶提取物对杨毒蛾无拒食和触杀作用,但有一定的抑制发育的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贵山 杨占强 等 《中国森林病虫》 2001年20卷2期 15-16页
【摘要】 通过使用低于杨毒蛾Stilpnotia candida幼虫期灭幼脲Ⅲ号最佳用药量(450g/hm2)的5组防治试验,得出灭幼脲防治对杨毒蛾其它虫态延续作用显著,防治用药150g/hm2以上,杨毒蛾一个世代内总杀虫率可达96%以上。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保尔.夏裴 姚德富 等 《森林病虫通讯》 2000年19卷5期 39-41页
【摘要】 1998年8月12~20日,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内杨树林树高3m处放置粘性诱捕器,内放人工合成的柳毒蛾诱剂内芯3Z-cis-6,7-cis-9,10-Di-epoxy-heneicosene,每天上午检查一次.在杨毒蛾Leucoma ca...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影丽 阴晓波 等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12卷11期 164-166页
【摘要】 杨毒蛾在白城市虫口密度迅速上升,已成为该市杨树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危害严重.由于使用单一的高毒化学制剂,使害虫产生抗药性,而加大农药用量不仅大量杀伤了林内天敌,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为此需要寻找新型制剂防治杨树食叶害虫,保护环境,解决抗药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孙影丽 刘栋明 等 《南方农业》 2022年16卷18期 20-23页
【摘要】 近年来,杨毒蛾在吉林省白城市虫口密度迅速上升,已成为当地杨树人工林的主要食叶害虫,危害严重.通过测定常用杀虫剂对杨毒蛾的敏感性,研究杨毒蛾对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仲丁威和灭幼脲的敏感性,按农药混配原理配制了"高灭"(高效氯氰菊酯+灭幼脲混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树娟 段立清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6期 1796-180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是源于欧亚大陆的多食性叶部害虫,取食300多种乔灌木,现已分布于北美、北非,成为世界性危险害虫之一,给林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MNPV)是控制舞毒蛾种群动态的重要生物因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