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3
- 2
- 1
- 1
- 1
- 6
- 4
- 2
- 2
- 1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柴守权 于海英 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2013年33卷1期 71-75页
【摘要】 通过划分2002-2010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的干旱等级,并分析干旱等级与松墨天牛、马尾松毛虫、松纵坑切梢小蠹、蜀柏毒蛾4种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的相关性,结果发现,松墨天牛发生面积与干旱等级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中文期刊】 许庆亮 金伟 等 《吉林林业科技》 2010年39卷3期 19-23页
【摘要】 本文对松纵坑切梢小蠹防治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取营林措施预防,平均梢被害减退率可达到73.5%;林间设置饵木诱杀,平均越冬虫口减退率可达到56.7%;利用聚集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平均梢被害减退率可达到82.2%;根部喷施8...
【中文期刊】 许庆亮 杨振学 等 《吉林林业科技》 2009年38卷4期 26-31,56页
【摘要】 对松纵坑切梢小蠹生物学特性、发生与为害同生态因子的关系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松纵坑切梢小蠹在辽阳地区1 a1代,为害长达240 d以上.20 a生以下中幼林的被害指数几乎是35 a生以上林龄的2倍;混交林的被害指数是油松纯...
【中文期刊】 龙富荣 孙绍芳 等 《林业调查规划》 2005年30卷z1期 210-212页
【摘要】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在云南玉溪市新平县1a发生1代,成虫有二次产卵习性,世代重叠.5月中旬至6月上旬,2月上旬至3月中旬是成虫干转梢和梢转干的高峰期,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3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小蠹虫在树干上种群数量最多的时期,是蠹害木清理的安...
【中文期刊】 泽桑梓 周楠 等 《林业调查规划》 2007年32卷2期 138-142页
【摘要】 针对云南重大森林害虫-纵坑切梢小蠹寄生真菌粉拟青霉的产业化关键问题,探讨该菌的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步骤和相关的各项生产参数,以及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和与之对应的质量检测内容、标准、方法;概述其林间应用技术,林间试验结果表明粉拟青霉对松...
【中文期刊】 朱雨行 申富勇 等 《河南林业科技》 2003年23卷3期 15-17页
【摘要】 本文参照国际有害生物危险性分析(Pest Risk Analysis)方法,从纵坑切梢小蠹的国内外分布状况、潜在危险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蔓延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5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对纵坑切梢小蠹的危险性作出了综...
【中文期刊】 董文玲 余福泉 等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7年27卷2期 57-60页
【摘要】 据调查,怒江州林业有害生物共有12种,分别为:紫茎泽兰、飞机草、褐云玛瑙螺、白蛾蜡蝉、松墨天牛、松纵坑切梢小蠹、云南松毛虫、松针毒蛾、油桐黑斑病、栗瘿蜂、松针锈病、苹果绵蚜;查清了它们的分布、寄主植物,并进行了危害程度分析.
【中文期刊】 余淼 《中国森林病虫》 2006年25卷5期 31-33页
【摘要】 通过总结近年来四川省攀枝花市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防治经验和教训,客观评价了在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背景下开展的化学防治和蠹害木清理防治策略的利弊,着力探索一条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基础,体现森林生态和林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小蠹治理模式.
【中文期刊】 陈鹏 李丽莎 等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1年18卷3期 290-293页
【摘要】 抚育间伐能提高云南松林分的转化功能,增强林分抵御蠢害的能力.不同抚育强度林分,对纵坑切梢小蠹的持续控制效果不同.经过多年观察发现,弱度和中弱度间伐持续控制蠢害效果最好.不间伐林分中,小蠢虫种群总是高于间伐林分中小蠢虫种群.合理实施不同的抚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