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124
- 7
- 4
- 2
- 1
- 392
- 272
- 119
- 67
- 57
- 26
- 22
- 22
- 21
- 1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王传池 胡镜清 等 《中医杂志》 2017年58卷5期 361-365页ISTICPKUCSCD
【摘要】 在厘清整体论与还原论概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初步辨析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整体论的特点.指出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皆属于有边界的相对整体论范畴,其中中医学整体论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时间与空间的不断流动变化中生成发展,属于生成论基础上的整体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翔鹤 王济 等 《世界中医药》 2024年19卷18期 2870-2875页ISTICPKUCA
【摘要】 婴幼儿时期作为人体生命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具有独特的体质.肠道菌群是一个庞大的微生态系统,有"人体第二基因组"之称.从中医体质学说四大基本原理发现,婴幼儿体质和肠道菌群具有密切关系.生命过程论:婴幼儿体质在发展时相、体质特点上与肠道菌群的定...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温晓年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24卷5期 524-531页
【摘要】 从马克思主义人的需求理论视阈出发,对高校辅导员获得感的内涵进行了科学界定,全面分析了辅导员获得感的构成要素,提出了针对性、实效性的辅导员获得感提升策略,从而增强高校辅导员对辅导员职业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有效破解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化"问题,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昀峰 马健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5年40卷3期 1251-125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药本身的"系统性"特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要求,共同决定了系统科学理论在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地位.在系统构成论指导下建构的保护系统,由物理层、活动层与抽象层3层结构组成,分别涵盖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人造资源分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今庸 《中医药学刊》 2003年21卷1期 9-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我国传统医药学--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财富.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早在两千年前,就已具有了自己独特的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理论体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丁彰炫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年24卷1期 17-2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篇首> 对于构成人的要素,中国古代哲学不但有气本体论之一分的见解,而且有精神与肉体二分的 思想,还有精、气、神或形、气、神三分的思想,这些思想对《内经》都有影响。《内经 》主要采用一分、二分的人体生命构成论,此外,还有三分、四分、五分的人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燕 裴坤 等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6卷12期 5-8页
【摘要】 目的 探究Donabedian质量理论指导的护理干预对血液净化患者血管通路构成比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血液净化患者8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
【关键词】 Donabedian质量理论;护理干预;血液净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曼婷 孔靖玮 等 《中医学报》 2025年40卷6期 1177-1181页ISTICCA
【摘要】 肠道微生态是机体维持健康的重要结构,肠道微生态的失衡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关.中医体质学认为过敏体质是过敏性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调节过敏体质是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方法.禀赋遗传论、生命过程论、形神构成论、环境制约论是中医体质学的基本原理.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廖绮霞 《卫生软科学》 2013年1期 22-23页ISTIC
【摘要】 该文分析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局限性,提出生物—心理—社会—伦理医学模式,旨在运用生态伦理学、生命伦理学等方法,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阐述了生物—心理—社会—伦理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及意义.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梁渊 田怀谷 等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06年23卷1期 13-15页ISTIC
【摘要】 从理论的一般构成入手,提出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即10个基本概念、3层逻辑关系、6个命题.医学模式的理论构成对医学模式转变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卫生服务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其中的核心是健康相关社会技术.
【关键词】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理论构成;健康相关社会技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