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
- 4
- 12
- 1
- 1
- 1
- 1
- 8
- 5
- 4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天睿 李仰华 等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1年27卷15期 100-1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为了解决天麻栽培中对木材的大量使用造成的森林资源破坏及栽培成本增加问题,该研究对农作物余料替代木材(或木屑)培养蜜环菌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以期降低天麻的栽培成本,同时使农作物余料得到有效利用,进而保护林木资源.方法:观察蜜环菌的生长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孟娜 魏明 等 《植物生理学报》 2021年57卷10期 1955-196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本研究以大豆栽培品种'中黄13'为试验材料,采用大豆幼苗期盐逆境处理外加氯通道抑制剂(Zn2+)的方法,分析Zn2+对栽培大豆叶片形态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垂周壁式样呈浅波状;气孔器为无规则型,下表皮气孔器多于上表皮,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张涛 导师:陆静梅 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 植物学(硕士) 2000年
【摘要】 该文将环境植物学、维管植物演化形态学及植物生态学原理相结合,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技术二维和三维结构互补的研究方法,对生长在中国不同生态环境下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半野生大豆、半栽培大豆和栽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宋英培 王灿 等 《生物技术通报》 2025年41卷2期 97-10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究抗裂荚分子机制,挖掘抗裂荚大豆种质资源,可为揭示大豆裂荚性遗传和驯化机理、加速南方大豆抗裂荚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依据.[方法]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定位和野生栽培大豆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探寻大豆裂荚性相关基因.使用302份大豆材料进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苏欢 徐艳平 等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年36卷10期 4345-435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分枝数是大豆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对控制大豆分枝数的基因位点进行定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研究以寡分枝栽培大豆冀黄13为母本,多分枝地方品种小黑豆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分别在2012年以F2∶3群体为定位群体利用寡分枝单尾法和在2014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于智卫 导师:沈宏 华南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学(硕士) 2011年
【摘要】 大豆在华南酸性红壤地区的种植有着巨大的生产潜力,然而酸性红壤地区的酸铝胁迫比较严重,已成为限制作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有关土壤栽培条件下,大豆对酸铝胁迫的报道还很少。本研究通过短期土培试验和根箱试验,探讨了大豆对酸铝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如...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何玲莉 导师:贺超英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植物学(博士) 2013年
【摘要】 大豆是人类重要的植物蛋白和食用油来源,在世界粮食作物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植物PHO1基因家族成员参与无机磷酸盐的转运、胁迫应答,响应植物激素信号,调控开花,调节下胚轴、子叶大小和种子发育等过程,但该基因家族起源和进化样式及其在大豆中的功能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陈鹏 导师:邵宏波 中国科学院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博士) 2013年
【摘要】 目前全球盐渍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土地盐渍化成为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态问题。提高作物耐盐性是提高粮食产量和土地利用率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选取幼苗期和成熟期的栽培大豆(Glycine max)和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进行梯度盐胁迫处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郭娟 导师:王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植物学(博士) 2009年
【摘要】 本研究主要通过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对来自野生大豆分布区域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和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i.]地方种进行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以及系统进化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赵青松 导师:杨存义 华南农业大学 作物学 作物遗传育种(硕士) 2008年
【摘要】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是栽培大豆的野生祖先,蕴含着许多优良基因。对野生大豆的研究利用将会大大拓宽栽培大豆育种的遗传基础。湖南新田位于南岭北缘,该地区野生大豆分布广泛、类型丰富,有必要保护利用这些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