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76
- 38
- 18
- 54
- 16
- 9
- 7
- 5
- 34
- 18
- 16
- 15
- 1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文利 姜亮亮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4期 1456-14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生态系统对植被碳汇至关重要,是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选择1981-2019年全球逐日NEP模拟数据产品,对1981-2019年中国植被碳源/汇时空演变进行分析,确定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碳源/汇的影响区域,并量化生态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恒谦 刘轩绮 等 《生态学报》 2024年44卷6期 2406-241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遥感大数据对生态治理工程区域的净初级生产力和固碳能力进行长期动态监测可以实现对治理工程的实施效果的评价,同时为区域"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计算平台,基于改进的C...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晶晶 焦亮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1期 408-4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祁连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定量评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对祁连山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祁连山地区为研究区,分析1986—2020年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计算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植被覆盖变化的贡献率,进而评估生态修复工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超 侯鹏 等 《生态学报》 2023年43卷21期 8903-891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双重指示器,如何量化全国尺度植被变化、评估生态修复成效,成为当前陆地表层生态系统研究领域共同的科学问题.利用2000-2020年的植被覆盖度(FVC)数据,采用增幅变化分析、Theil-Sen Medi...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茆杨 蒋勇军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7期 2878-289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研究陆地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转换的重要指标,NPP的空间分布与区域气候、植被生长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息息相关,其变化能反映植被群落的生产能力,是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变化的重要表征.近20年来,中国西南地区植被NPP呈...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珊珊 温兆飞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15期 6439-644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动态变化受气候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力的驱动.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如何定量剖析人类活动在植被动态变化中的作用力,对增加植被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缓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就植被生态系统而言,生态工程作为一项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志平 汉瑞英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1期 8860-886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近20年来中国和印度通过土地利用活动改变地表覆盖使植被变得更绿,京津冀地区是植被变得更绿的典型地区.收集京津冀地区2000—2019年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植被覆盖百分比数据,以及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等数据,分析该区近20年来自...
【关键词】 增强型植被指数(EVI);植被覆盖度;生态建设工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长龙 李增元 等 《生态学报》 2022年42卷23期 9830-9842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稀疏植被覆盖(草地、沙地、戈壁)演变能够直接表征区域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动态影响变化.但由于大尺度稀疏植被区一般都具有地理跨度大,景观结构复杂多样,破碎化程度高,现有地表覆盖分类产品针对性不足等问题,使得该区域内林草沙的遥感提取难度较大,精...
【关键词】 稀疏植被;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区;SNIC-CNN-SVM模型;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纪和 赵广帅 等 《生态科学》 2022年41卷1期 138-148页ISTICPKUCSCD
【摘要】 为分析评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植被覆盖和气候要素变化,收集工程实施前、后各时期工程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MODIS产品植被覆盖(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月值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析工程区NDVI和蒸散时空变化规律;利用MK非参数检验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洪辛茜 黄勇 等 《生态学报》 2021年41卷24期 9836-984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指标,定量评价NPP的变化规律是碳循环机理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以我国西南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地覆盖和NPP产品分析了 2001-2018...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