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02
- 2
- 1
- 59
- 17
- 3
- 1
- 1
- 49
- 18
- 16
- 14
- 1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仇小月 李健星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5年36卷2期 445-451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本研究利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研究喀斯特峰丛洼地3个不同恢复阶段(灌丛、次生林、原生林)优势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其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2种优势植物叶片δ13C值的范围为-32.1‰~-29.0%.各优势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沛凌 曾思博 等 《生态学报》 2025年45卷12期 5970-5985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大规模生态工程的实施使得中国西南岩溶区成为全球变绿的热点区域,然而目前缺乏这一区域植被恢复水文效应的综合评估.通过获取西南岩溶生态工程覆盖的8个典型流域2002-2021年间的气候、水文、植被遥感以及重力卫星数据,分析了西南岩溶生态工程覆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方晰 陈婵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2年42卷2期 84-97页
【摘要】 氮(N)、磷(P)是影响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的主要养分元素,且N、P循环间具有密切的耦合关系,系统地研究土壤N、P积累转化及其耦合关系随植被恢复的变化,准确揭示土壤N、P有效性及其供应能力随植被恢复的演变规律和机制,对促进退化森林生态系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卫伟 余韵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0期 6462-6469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干旱缺水和生境不良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改善面临困难.为了提高植被成活率、遏制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态势,国内外许多重点地区都开展了多种微地形改造与下垫面整地措施,使得地表生境和植被状况得到一定改善.但微地形改造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继义 赵哈林 《生态学报》 2011年31卷20期 6060-60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对不同沙漠化程度的6个沙质草地群落样地的调查资料,并通过构建恢复力指数,尝试性地对沙漠化过程草地群落在经历约为0.5个生长季的短时间尺度极端干旱事件干扰后、在当年后0.5个生长季表现出的恢复力稳定性进行了定量测定与比较.结果表明:6个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亚 魏怀东 等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7年32卷5期 294-299页
【摘要】 以景电引黄灌区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植被生长现状调查,退化沙生灌木封育保护和平茬人工干预恢复试验,衰败农田防护林优化改造模式研究,开展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景电引黄灌区植被变化过程与恢复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绿洲外围大面积建设...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军 李媛媛 等 《广东农业科学》 2013年40卷14期 88-91页
【摘要】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贵州贞丰县典型喀斯特峡谷区选择裸地、草本、灌木、乔林植被恢复的4个阶段样地,按春、夏、秋、冬季分别进行取土,带回实验室风干磨细.分别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蔗糖酶活性,采用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邹军 喻理飞 等 《生态环境学报》 2010年19卷4期 894-898页
【摘要】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贵州西南部花江典型喀斯特峡谷区选择裸地、草本、灌木、乔林四个植被恢复阶段作为退化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阶段.然后在一年中四个季节的每一季节分别对四个阶段样地进行取土,带回实验室风干磨细.分别用比色法测定脲酶活性,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进年 张盹明 等 《生态环境》 2007年16卷6期 1748-1753页
【摘要】 机械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是流沙治理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对4种不同人工措施干预治理流动沙地后其生态恢复初期(前3年)植被、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分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研究,并以流沙区为对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沙质荒漠生态系统恢复变化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吕茂奎 谢锦升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14年25卷1期 37-44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选择红壤侵蚀区本底条件相似而恢复年限不同的马尾松林为对象,以侵蚀裸地和次生林为对照,结合时空代换法对侵蚀地植被恢复过程中表层土壤非保护性有机碳(轻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分配比例及其向保护性有机碳转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植被恢复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