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68
- 119
- 7
- 4
- 22
- 11
- 9
- 8
- 7
- 149
- 111
- 29
- 15
- 14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朱晓燕 《生物学通报》 2016年51卷10期 35-36页ISTICCA
【摘要】 以“尿的形成”一节为例,论述了生物学教学应围绕重要概念展开,在概念的习得过程中,要关注从模型到实物间的认知矛盾,从宏观到微观的递进过程,关注科学探究历程与科学结论之间的联系,重视学生前概念至科学概念形成的转变,引导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侠 《生物学通报》 2015年50卷6期 35-37页ISTICCA
【摘要】 生物学概念的构建有其客观的规律.以基因突变概念教学为例,阐述了目前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呈现了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理性思考和实践操作,选一步深化了生物学概念教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倪晓青 《生物学教学》 2025年50卷3期 19-21页PKU
【摘要】 从考察一线课堂教学现状出发,梳理当前中学生物学概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归因,寻找提升教学质量的具体路径和方法,促进从认知改变到教学行为改变的学科实践发生.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庚 韩翼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25年33卷1期 25-41页
【摘要】 面对错综复杂和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组织要想做出快速响应,领导者的有效倾听显得非常重要.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现有研究尚未对领导倾听的概念形成统一界定,且理论视角和研究层次较为单一,这不利于我们深入理解领导倾听的内涵及其多层次效应.事实上,作为一...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郑安文 《中国科技术语》 2025年27卷4期 78-82页
【摘要】 文章阐述了中医药术语"配伍"的概念形成及其本质特征,从"能怎么译""要怎么译"和"该怎么译"三个角度,分析了该术语现有的四种译法,指出现有译法存在语义框架误用的问题.作者基于人类隐喻认知的共性,强调概念的本质特征应成为术语翻译的出发点,尝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谢晓婷 黄胜琴 《中学生物学》 2024年7期 30-32,36页
【摘要】 本文运用概念形成策略及问题链支架策略,引导学生剖析落地生根的繁殖现象、细胞全能性的探究史、细胞全能性的现代应用等实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成对"细胞全能性"概念的深度理解,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及社会责任意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翟小梅 《中学生物教学》 2024年20期 38-40页
【摘要】 针对初中生物学概念教学存在的概念关联缺位、迁移缺少、建构缺失的现实困境,在库伯"体验学习圈"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具体体验"教学活动、"反思观察"科学事实、"抽象概括"次位概念和"行动应用"重要概念,实现图式建构、认知思维、概念关联和生命观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唐建烽 田树青 《中学生物学》 2024年3期 52-54,57页
【摘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基因突变"概念教学.通过巧设问题和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基因突变的本质和影响.注重知识进阶和概念形成,活用教材资源,旨在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素养,激发学习兴趣,形成珍爱生命的观念,实现深度学习.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邰玉韦 《中学生物教学》 2024年34期 4-7页
【摘要】 归纳了苏教版初中生物学新教材《讨论》栏目的编写理念和设计特色,并提出重视素材重构,促进概念形成;创设学习任务,发展高阶思维;关注交流成效,开发评价工具的教学建议,有效促进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海英 罗玲 《生物学教学》 2023年48卷3期 59-61页PKU
【摘要】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结构"实验中,通过丰富实验材料,拓展实验内容,优化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为概念的建构提供有力的支撑,从根本上把握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既加深学生对概念...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换一批
加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