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
- 1
- 7
- 2
- 5
- 4
- 3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于春红 郭光沁 等 《植物学报》 2004年46卷12期 1443-1453页SCIMEDLINEISTICCSCDCABP
【摘要】 对果胶酶在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的活性进行了电镜细胞化学定位,以研究其在次生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细线期,酶反应产物主要存在于光面内质网及其衍生小泡内;偶线期,当次生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宁 《生物学通报》 2020年55卷2期 6-8页ISTICCA
【摘要】 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质信息交流的通道.依据胞间连丝的来源不同,胞间连丝被分为初生胞间连丝和次生胞间连丝2种类型;依据形态结构的不同,胞间连丝又被分为简单的胞间连丝和分支的胞间连丝.本文介绍了胞间连丝的结构,不同类型胞间连丝的发生、修饰与其在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宁 《生物学通报》 2020年55卷1期 7-10页ISTICCA
【摘要】 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质信息交流的通道.依据胞间连丝的来源不同,胞间连丝被分为初生胞间连丝和次生胞间连丝2种类型:依据形态结构的不同,胞间连丝又被分为简单的胞间连丝和分支的胞间连丝.本文介绍了胞间连丝的结构,不同类型胞间连丝的发生、修饰与其在植...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小洪 丁雨龙 《云南植物研究》 2008年30卷2期 151-158页SCIMEDLINEISTICCSCDBP
【摘要】 利用显微和细胞化学方法,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茎秆纤维次生壁形成过程中超微结构变化以及ATP酶、Ca2+ -ATPase和酸性磷酸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次生壁形成早期,细胞核具有双层核膜,染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小洪 丁雨龙 《植物学通报》 2004年21卷2期 180-18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利用透射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Carr.)H.De Lehaie)茎秆纤维发育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在纤维细胞初生壁形成期,细胞质中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数量有明显的增加,出现大量的由内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小洪 丁雨龙 等 《植物研究》 2004年24卷3期 357-360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采用磷酸铅沉淀技术,对毛竹茎秆纤维细胞发育过程中的ATP酶进行了超微细胞化学定位研究.在初生壁形成时期,大量的ATP酶的活性产物沉积在质膜、质膜内陷、运输小泡、胞间连丝等膜体系以及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上;在次生壁形成的初期,ATP酶在多泡小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傅利琴 导师:王幼群 中国农业大学 生物学 植物学(硕士) 2005年
【摘要】 采用蚕豆叶片库源转换系统作为胞间连丝次生变化的研究系统,运用细胞化学和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结合电镜的超薄切片技术,对纤维素酶、果胶酶、酸性磷酸酶、ATP酶以及过氧化物酶进行了超微结构水平的定位。 应用韧皮部输导示踪剂6(5)CF的输导...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小洪 丁雨龙 《电子显微学报》 2008年27卷3期 217-222页
【摘要】 采用超微细胞化学定位方法,对毛竹茎秆纤维发育过程中Ca2+-ATPase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在原始细胞形成期,Ca2+-ATPase活性产物主要分布在质膜、核染色体、染色质及核仁上.在初生壁形成早期,质膜上Ca2+-ATPase活性增...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甘小洪 丁雨龙 《电子显微学报》 2006年25卷5期 420-425页
【摘要】 利用焦锑酸盐沉淀技术,对毛竹茎秆纤维发育过程中Ca2+的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在纤维原始细胞发育期,Ca2+主要分布在细胞壁和细胞核染色质中;随着初生壁的形成,大量的Ca2+在液泡膜内侧成稀疏点状分布,在吞噬泡和降解的细胞质中出现Ca2+反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