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3279
- 158
- 30
- 984
- 447
- 366
- 253
- 191
- 486
- 315
- 304
- 213
- 17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芦琪乐 韦欣雨 等 《中国健康教育》 2025年41卷1期 13-22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探讨运动锻炼在妊娠期妇女音乐行为与情绪间的中介效应,以及音乐行为和运动锻炼对情绪的交互效应.方法 采用自制音乐行为问卷、中文版孕期体力活动问卷、正性负性情绪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的部分妊娠期妇女进行调查,采用Pr...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敏瑞 陈丹 等 《护理学杂志》 2024年39卷10期 41-45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基于自我调节常识模型探究脑胶质瘤患者术前自我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术前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便利选取在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21例脑胶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自我准备度量表、电子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晓婷 张宁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4年40卷4期 551-562页
【摘要】 为探讨青少年早期睡眠问题的发展轨迹,以及性别和正性负性情绪对其变化趋势的影响.本研究对1289名七年级学生进行历时两年共四次的追踪调查,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结果发现:(1)青少年早期睡眠问题呈曲线递增趋势,递增速度逐渐减缓,在起始水平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雅玺 蒋秋焕 等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24年47卷6期 511-514页
【摘要】 目的 探讨纽曼系统护理联合正念疗法对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患者围手术期负性情绪和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研究,选择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医院接受常规护理的 53 例房颤射频消融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曹德冉 卢文红 等 《护理学杂志》 2023年38卷1期 10-14页ISTICPKUCSCD
【摘要】 目的 改善头颈肿瘤术后放疗患者身体意象水平和情绪状况.方法 按照入院时间将头颈肿瘤术后放疗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心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PERMA理论的积极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干预完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芳芳 刘静 等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29卷14期 115-118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全程介入管理模式在经皮二尖瓣钳夹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 2020 年2 月 1 日~2022 年 9 月 30 日 80 例经皮二尖瓣钳夹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陈维 《现代医学》 2023年51卷4期 506-512页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正、负性情绪的相关性,以及睡眠质量的中介效应.方法:2021年9月至12月对广西大学6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智能手机成瘾量表(SAS-SV)、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以及阿森斯睡眠量表(AIS)调...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徐若愚 李献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2年48卷10期 614-61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探究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不同情绪启动下反应抑制的特点.方法 纳入36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情绪视频作为情绪启动材料,采用经典Stroop范式(任务1)、Stroop范式变式(任务2)、经典Stroop范式与Go/Nogo范式相结...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冰涛 刘宇平 等 《心理科学进展》 2023年31卷9期 1714-1727页
【摘要】 攻击可使个体产生正性情绪,即攻击行为具有愉悦效应.这既直接反映在个体对攻击行为的情绪体验上,也在一些人格特质与攻击行为的关联中有所体现,还得到了与攻击有关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的支持.对立过程理论与攻击的强化模型从个体变化和群体演变两种不同的视角...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