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60
- 7
- 175
- 20
- 6
- 6
- 5
- 39
- 12
- 10
- 9
- 8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金燕 危剑安 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6年13卷2期 86-87页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成书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渊源,对建立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它所包含的中医学理论、防治疾病的原则与方法,不但为两千年来的中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近代新出现的疾病同样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指导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马媛虹 王成祥 等 《西部中医药》 2025年38卷6期 44-47页ISTIC
【摘要】 以凉遏署湿外感典型病例为例,探讨凉遏冰伏在署湿外感病中的临床应用;从冰伏理论着手,从宣肺气、化湿浊、和脾胃角度,探析杜怀棠教授治疗署湿外感的临证思维,署湿外感多为感受暑邪,夹湿夹热,病机复杂,病症多样,中医辨证论治需切准病机,辨证得当,用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笑笑 李爱民 《中国现代医生》 2025年63卷17期 118-120页
【摘要】 "久病致瘀"理论由来已久,其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有指导作用.本文探讨中医对久病致瘀的认识,分析其主要病因病机;阐述病理生理状态下肝脏与血瘀的关系;讨论中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分析其主要病因病机;揭示肝硬化与久病致瘀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久病致瘀在肝硬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侯雪雍 陈宣妤 等 《天津中医药》 2024年41卷10期 1293-1297页ISTICCA
【摘要】 对中医疫病学理论发展的研究有益于中医学的传承及为未来人类对抗新发传染病提供参考依据.明末蒋示吉以《黄帝内经》《伤寒论》理论为基,承《温疫论》之论,撰写《伤寒翼》,明辨瘟疫有别于伤寒之处,在治疗中则提出治疫始终宜于疏利,通解表里,注重顾护正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雯 李清波 等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43卷4期 9-12页ISTICCA
【摘要】 大肠癌为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属于中医学"积聚""癥瘕""肠蕈""肠瘤"等范畴.其病变过程复杂,涉及诸多脏腑,但总体与气血津液功能失常相关.玄府作为气血津液运行通路,幽玄不可见,遍布全身,玄府开阖有度,气液流通,各脏腑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转转 唐今扬 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4年58卷12期 91-94页ISTICCSCDCA
【摘要】 介绍周彩云教授从"正虚邪伏"辨治天疱疮的经验.周教授认为天疱疮病情顽固且易反复,当责之于正气不足,邪伏于内,酿就夙根.疾病发作期以伏邪为患,湿热毒邪交织为主,需因势利导,治以清热除湿,凉血解毒,驱邪外出;缓解期正虚邪恋,余毒未清,重在固本清...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晨阳 方邦江 等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32卷3期 436-438,441页ISTIC
【摘要】 对于新冠病毒的预防,理应参考总结历代医家的经验.《黄帝内经》作为最早的完整医学论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旨在溯源内经之根本,以探寻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预防理念,以辅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疫措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金晶 赵家亮 《光明中医》 2023年38卷12期 2378-2381页
【摘要】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理论出自《素问遗篇·刺法论》.正气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不足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关键,为肺结节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肺结节中医名为"肺积",病因主要为正气亏虚,因虚而出现痰结、血瘀,最后痰瘀虚互结成积,聚于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虹雨 齐凤军 等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18卷1期 211-213页
【摘要】 中医"正气"理论强调了正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变应性鼻炎的发生主要责之于正气亏虚、免疫功能低下、机体抗病能力弱,无以抵抗外邪的侵袭.脏腑亏虚、功能失调、体质异常皆为正气不足的表现.治疗上应使患者"正气存内",既要在发病之时及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怡梅 李世倩 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45卷3期 305-308页ISTIC
【摘要】 结合消渴理论现代发展与研究成果,总结梳理张景岳消渴诊疗特色,并将其概括为以下三点:首倡阴消理论,辨清阴阳虚实;其次是强调内在联系,注重整体辨治;第三是重视培护正气,长于补肾固本.张景岳论治消渴构架清晰,见解独到,对消渴理论现代发展产生了重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