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593
- 281
- 152
- 16
- 8
- 3862
- 808
- 408
- 325
- 107
- 416
- 287
- 227
- 191
- 156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高振华 《西部中医药》 2011年24卷8期 37-38页 ISTIC
【摘要】 孙秉严先生根据食管癌邪实正虚的病机特点,以"严灵丹"和"化瘤丹"为主,"噎膈志断汤"为辅,攻邪与扶正结合,临床辨治该病取得良好疗效.
【中文期刊】 侯岩 崔丽萍 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27卷4期 560-561页 ISTIC
【摘要】 “毒瘀与正虚并存”是慢性重型肝炎的病理基础.正气虚损是慢性重型肝炎的内因,外因则为湿热疫毒侵袭人体所致.正虚与毒瘀并存的病理机制,决定了在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中不但要祛邪,更要顾护正气.扶正为基本之法,时时顾护脾胃,使气血化生有源.
【中文期刊】 张林 丁治国 等 《医学综述》 2010年16卷7期 1086-1089页 ISTICCA
【摘要】 恶性肿瘤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正虚是其发生发展的基础,益气扶正法作为恶性肿瘤的中医治则不仅可以调节免疫功能,稳定或缩小瘤体,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在配合手术、放化疗等西医治疗方法的同时可以修复机体气血津液损伤,起到减毒增效...
【中文期刊】 何光明 《中国中医急症》 2010年19卷6期 965-967页 ISTIC
【摘要】 本文指出八纲辨证存在的问题是八纲之间复杂而广泛的联系,难以起到执简驭繁、提纲挈领的作用.根据中医正邪斗争理论提出邪实正虚两纲辨证法以作为辨证的纲领,认为运用简便,符合临床实际和人的思维特点,更为适合急症等对虚实辨证要求较高而又需要迅速作出诊...
【中文期刊】 黄中迪 邱仲川 等 《山东中医杂志》 2009年28卷7期 447-449页 ISTIC
【摘要】 根据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D/MPD)的特性以及临床表现的双重性,认为其病机为邪毒与营血相抟,结成癥瘕,终成正虚瘀结之虚实夹杂证,表现既有因虚劳而致的脾肾精气之不足,又有血实瘀结之盛候,治疗总以补虚化瘀为主旨.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MD);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 正虚瘀结;
【中文期刊】 周全 高志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09年15卷7期 519页 ISTICCSCDCA
【摘要】 <篇首> 正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发病的内在基础,因RA的病位在肌肉、关节、筋骨,故中医学认为"脾主肉"、"肝主筋"、"肾主骨",其发病与肝脾肾亏虚有关.
【中文期刊】 梁瑞敏 郭晓霞 等 《山西中医》 2011年27卷4期 11-13,15页
【摘要】 目的:观察芪苓益肝颗粒治疗正虚血瘀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1例选用芪苓益肝颗粒,对照组32例选用扶正化瘀胶囊,两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治疗前后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
【中文期刊】 李伟伟 吴要伟 《广西中医药》 2010年33卷4期 26-27页
【摘要】 <篇首>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反复发作性特点.中医学认为哮喘是由于脏腑亏虚,痰瘀留伏,外邪引发所致的本虚标实之证.正如<证治汇补>中所言:"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
【中文期刊】 李建生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年26卷8期 1710-1713页 ISTICPKUCSCDCA
【摘要】 基于临床研究实践并结合有关研究成果,从正虚为本、痰瘀结积为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论述正虚积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病机,其主要含义是:正虚是指肺脾肾虚损而以肺虚为始、以肾虚为基,以气虚为本、时或及阴阳;积损是指痰瘀及其互结成积、胶痼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