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4
- 3
- 3
- 1
- 9
- 5
- 1
- 1
- 5
- 5
- 4
- 3
- 3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出版状态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张晓芳 刘淑杰 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02年20卷4期 268-270页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研究中国沈阳地区儿童变形链球菌群细菌(Mutans streptococci,MS)的母子传播情况.方法:选取16对母子的唾液,在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MS的菌落数量,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rbitrarily primed po...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雄辉 杜维婧 等 《中国健康教育》 2011年27卷7期 506-508,512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了解西藏实施母子系统保健健康促进与健康传播项目效果,为西藏进一步开展母子保健健康教育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西藏母子系统保健项目的 效果.结果 通过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方法向项目地区孕产妇和...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杜维婧 魏南方 等 《中国健康教育》 2011年27卷6期 430-433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了解实施母子系统保健健康促进与健康传播项目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母子保健健康教育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 采用定量调查和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实施母子系统保健项目的 效果.结果 项目在我国中西部12省的46个县开展,通过大众传播与参与式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成林 《中国健康教育》 2008年24卷5期 382-384页ISTICPKU
【摘要】 目的 应用参与式方法确定青海省互助县母子系统保健服务健康传播策略. 方法采用社区参与式绘图和小组访谈等方法了解育龄妇女主要卫生问题和5岁以下儿童母亲最主要的卫生问题.结果 育龄妇女最主要的卫生问题是孕期营养差和妇女常见病发病率高,5岁以下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邱占富 宋益富 《中国健康教育》 2008年24卷4期 298-299页ISTICPKU
【摘要】 <母子系统保健健康促进与健康传播项目(2006~2007年)>与<母子系统保健项目(2006~2010年)>同由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管理.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胡以非 谢晓芳 等 《养生保健指南》 2018年22期 247页
【摘要】 目的:在项目实施时采用多形式的健康教育传播方式,本文旨在探索较为有效的传播途径.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项目县松桃和榕江县目标人群母子保健服务核心信息知识知晓率进行分析.结果:针对核心信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传播活动,目标人群母子保...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汪洋 文组名 等 《四川医学》 2011年32卷2期 151-153页ISTICCA
【摘要】 目的 评估2009年度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母子系统保健健康促进与健康传播项目在四川省项目县实施的效果.方法 采用听汇报、查资料、现场考察等方式,对项目县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利用批质量抽样方法对项目地区目标人群母子保健服务核心信息知识知...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付海军 导师:徐志一 复旦大学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硕士) 2001年
【摘要】 该文根据乙肝病毒在人群中实际传播的途径及参数进行数学推断,表明以HBV携带者子代的母亲HbsAg阳性来推断母婴或母子传播是一可靠的方法.以此为基础,进一步通过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血清学流行病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对乙肝病毒流行病学及病因学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刘艳玲 导师:刘正 希平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 口腔医学 口腔内科(博士) 2000年
【摘要】 目的:探讨幼儿猛性龋病原菌及母子传播途径,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菌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幼儿猛性龋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其致龋特性,并探讨其传播途径.结论:幼儿性龋病原菌为变链菌和远缘链球菌,母子传播在其发生上具有一定作用.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颂 刘天佳 等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5年21卷6期 749-753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探索变形链球菌母子传播与其对牙面初始粘附能力的关系.方法:首先以AP-PCR检测Mutans streptococci(MS)在20对3~4 岁儿童和母亲之间的传播,并从母亲口腔中筛选出传播株和非传播株;再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检测传播株...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