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23
- 2
- 5
- 2
- 1
- 1
- 11
- 8
- 3
- 3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郝梦 朱彦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11期 5804-580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文章从认知学角度对象思维的相关要素进行梳理,使用统一建模语言将象思维的路径进行表达.按照象思维的过程、模式,利用逻辑思维方法将象思维的路径整理为:取象比类、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取象比类、不完全归纳法+演绎推理,完善了象思维的认知框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周荣易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4年39卷4期 1934-1938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的学习和应用讲求"悟性"思维,"医者意也"是中医习惯用语并被普遍接受和应用.但中医为何讲求"悟性"?取象比类思维作为源于《周易》并深刻影响中医理论及临床发展的思维模式,以其以象取象感悟性思维特性、引导式思维特性、互相关联的相似性思维及基...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郝永龙 陈美荣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年38卷1期 398-4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法象思维是中医药学理论体系构建和临床实践的思维基础,对中医药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应用法象思维对植物类中药不同部位与药效的关系进行文献整理、分析,发现不同药用部位的形质与其药效密切相关,如植物根类中药主下行,茎枝类中药主四肢,皮类中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刘银格 吴淑辉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年36卷1期 168-17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象思维存在于中医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各个领域,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方法.中医皮肤病学是一门以皮损形态学为特征的极具中医特色的的临床学科,取象比类法在皮肤病的诊疗中应用极为广泛,欧阳恒教授临证中灵活运用象思维及取象比类法,引入药象学理论,创造性地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栗林杰 叶桦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年36卷5期 2606-261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法天则地"以天地为效法对象,本质上是一种法象思维,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纲领性思维之一,对中医学基础理论创建及临床治疗产生过重要影响."法天则地"思想在《黄帝内经》中被应用于构建藏象理论、确立诊法和治法等方面,其实践应用主要通过"取象比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明珠 詹杰 等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年35卷9期 4334-433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象思维为临床辨证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指导,文章以“象”为研究切入点,基于“气本体论”的哲学基础,通过阐述象思维的内涵以解读其本质.继而分析中医象思维如何在识象、类象、辨象、甄象的辨证过程中发挥作用,以彰显其在证候识别、病因病机判别、证的全面把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汉宜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年31卷12期 4899-4901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中医理论的精髓是“取象比类”.“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是《易经》和《黄帝内经》的共同源头.“取象比类”最初源于古老的《易经》《黄帝内经》,是《易经》在医学领域中实际运用的典范.通过分析“取象比类”的理论基础,揭示其内在的科学内涵,简述其在中...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谌海军 贺青姣 《中医药导报》 2019年25卷21期 67-69页ISTIC
【摘要】 阐述中药法象药理概念,总结其从北宋萌芽到近现代的发展,从形、色、习性、时间、药名等方面明确具体的药物之象,并从以形治形、以情治病、相生相克、五运六气、鉴别用药等方面归纳其相关临床联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颖晓 《中医药文化》 2017年12卷1期 25-28页
【摘要】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探析构建中医五色诊理论的思维方式.认为病色主寒热、善恶的判断源于取象比类思维方式的影响,五色应五脏的认识基于五行属性的推演络绎,五色应时的认识源于顺势思维的指导,诸诊合参的认识基于整体思维的指导.指出从思维方式角度,寻找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王宏利 导师:刘庚祥 辽宁中医学院 辽宁中医药大学 中医学 中医医史文献(硕士) 2004年
【摘要】 取象比类思维是中医学理论的主要思维方式.它以形象思维为主导思维,具有形象思维所具有的一切特征,形象性、整体性、知觉性、富有感情色彩,同时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思维过程中独特的形象逻辑规律.它是通过获取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