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647
- 1
- 1
- 1
- 43
- 29
- 8
- 8
- 8
- 99
- 55
- 53
- 31
- 30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毛启刚 《技术与市场》 2011年18卷8期 455-456页
【摘要】 民族精神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从大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丰富民族精神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效性.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绍元 黄祖辉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0年22卷3期 263-267页
【摘要】 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事实上,全球化并不是中性的.政治上,全球化无疑就是西方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精神教育如果误入西方化的陷阱,将会威胁民族文化的安全,削弱民族国家意识,并且遭遇"文明的冲突".中国化是民族精神教育的必由之路...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程辛荣 黄旭 《当代教育论坛》 2009年9期 42-44页
【摘要】 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精神传承的中坚力量,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从政治角度来说,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在保证民族统一和认同、保障国家安定和团结以及社会主义方向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从成长的角度来说,相对于小...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高静 程辛荣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9年4期 68-69页
【摘要】 "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我们的民族精神教育带来了挑战.高校作为先进文化传播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时更要讲究灵活性与策略性.我们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根基,弘扬民族文化精髓;紧扣社会时代脉搏,创新民族精神教育;创造多种民族文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兰莹萱 《文教资料》 2009年21期 192-194页
【摘要】 全球化浪潮给中华民族精神带来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大学生群体民族精神的弱化,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当前中华民族精神教育的价值所在.探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民族精神教育发展的时代状况、现实背景、社会环境等进行深入的分析,...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献竹 《河南教育(高校版)》 2009年6期 8-9页
【摘要】 树立大国防教育观,把握时代节奏,创新民族精神,特别是加强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是国防教育和民族精神研究的重要内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芳 张智武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23卷1期 97-99页
【摘要】 民族精神是将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的精神纽带,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实现高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内在关系进行剖析,提出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道德教育,大力弘扬与培育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飞 林楠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21年42卷5期 393-394页
【摘要】 1民族精神培育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核心根源.医学生是中国医学前进道路上的后备军,医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有其重要意义.从社会发展要求看,为创造经济全球化和构建人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金鑫 《中外交流》 2021年28卷5期 444页
【摘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其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否具备爱国主义情怀,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促进作用.而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兴海 李姗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 152-157页
【摘要】 文化教育是从古至今重要的成人之学.高等院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要把握"转识成智""致知善行""转承启合"与"深描底色"的实践价值原则,依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逻辑起点,确立实践原则.通过确...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