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0
- 4
- 3
- 1
- 7
- 1
- 1
- 1
- 4
- 2
- 2
- 2
- 2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严飞 董发勤 等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21年40卷5期 1189-1197页
【摘要】 钙华是第四纪研究中的重要标志物,它记录了地质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信息.钙华沉积和气候变化之间可能存在联系,但它们之间的确切关系还不清楚.本文收集了中国的50处钙华地理坐标及98个已发表的钙华年龄数据,并使用钙华数量出现峰值的年龄与第四纪典型气...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BRAWIN KUMAR 导师:杨奇森 中国科学院大学 生物学 动物学(博士) 2019年
【摘要】 中新世以来的东亚内陆干冷化和晚上新世以来的青藏高原隆升,对物种的种群数量和物种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位于中国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拥有独特的地质历史和与众不同的特有的动植物区系。荒漠生物对沙漠中剧烈变化的温度和严重缺水的环境有着高度...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丁旋 导师:郝诒纯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生物学 地层古生物学(博士) 1998年
【摘要】 北印度洋孟加拉湾地处强盛的南亚季风活动带,该地区的古海洋学研究对于探索晚第四纪古气候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南北半球古气候变化的动力耦合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对孟加拉湾四支活塞岩芯氧同位素地层、生物地层、碳酸盐地层,磁化率地层等的详细研究,...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童国榜 杨振京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00年17卷2期 186-197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通过总结中国不同区域现有的孢粉资料,发现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演化序列中明显地存在与演化趋势和周期不符的孢粉植物群事件。归纳起来有三种类型:延续时间约万年的孢粉植物群突变事件;延续时间约千年的孢粉植物群贫乏事件和延续时间几百年的孢粉植物群颤动。...
【关键词】 气候事件孢粉植物群事件第四纪中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靳鹤龄 李明启 等 《中国沙漠》 2006年26卷5期 680-686页
【摘要】 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剖面磁化率变化结果表明:近220 ka来我国北方气候变化极不稳定,存在着不同尺度的频繁变化,特别是寒冷气候阶段变化尤为频繁,其中倒数第二次冰期存在5个气候旋回,末次冰期存在10个气候旋回.这些气候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极...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靳鹤龄 李明启 等 《冰川冻土》 2005年27卷6期 861-868页
【摘要】 萨拉乌苏河流域位于我国北方沙漠/黄土过渡带和生态脆弱带, 它对全球气候变化反映非常敏感, 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理想区域.对该区域滴哨沟湾剖面地球化学元素氧化物及其比值变化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约220 ka BP以来我国北方气候变化...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学位论文】 作者:段茹萍 导师:王为 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硕士) 2012年
【摘要】 乌兰木伦剖面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层位记录了末次间冰期末期至末次冰期前期由湖沼相与沙丘砂构成的11个沉积旋回。通过粒度气候代用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层段的沉积物以细砂为主,其次为极细砂;湖沼相的Mz(Φ)、σ和SC/D值明显高于风成沙丘砂;相...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金鹏 崔兆国 等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2年29卷3期 226-234页ISTICPKUCSCDBP
【摘要】 对南海西沙海槽111PC孔沉积物中的硅藻化石研究表明,硅藻以热带、亚热带浮游性种类和近岸性种类为主,可划分出6个硅藻组合带,大体对应于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6个期次.结合有地层对比意义的属种及组合,建立了里斯冰期以来本孔的硅藻生物地层框架.硅藻...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赵秋月 臧凯旋 等 《地球环境学报》 2022年13卷3期 281-295页
【摘要】 黄河下游湿润-半湿润地区的鲁中黄土-古土壤沉积,是记录东亚季风气候变化的良好载体.山东青州邵庄黄土剖面粗颗粒石英(63?—?90μm)光释光年代和磁化率、粒度、色度以及主量元素测试结果表明:(1)邵庄黄土末次冰期以来((51.3?±?2.5...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元恒 韩国栋 等 《生态学报》 2015年35卷18期 5948-5956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植物营养器官在枯萎过程中将部分氮素转移到储藏组织之中,是植物适应生境的重要策略.以位于内蒙古荒漠草原的增温和添加氮素的交互试验为平台,对建群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以及优势种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