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127
- 1
- 30
- 5
- 4
- 2
- 2
- 24
- 13
- 12
- 11
- 9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刘学燕 高明夫 等 《生态学杂志》 2025年44卷2期 482-492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不同形态氮素联合低分子有机碳施用对植物生长和品质的影响鲜有报道.古龙酸母液(residue af-ter evaporation,RAE)是工业维生素C(V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以低分子量有机酸——2-酮基-L-古龙酸为主要成分的废弃液....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红光 于振文 等 《生态学报》 2012年32卷6期 1861-1870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2007-2008年度以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设置2个拔节水灌溉时期,为拔节期和拔节后10 d;3个目标相对含水量,灌水后0-1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达到65%、75%、80%,以W1、W2、W3表示拔节期灌水处理,DW1...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苗春 刘靓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25年49卷3期 446-459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氮是维系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养分元素.在氮贫乏的荒漠生态系统中,固沙植物群落种间互作如何影响各功能群植物种氮吸收模式,目前仍不明确.该研究基于野外植物种移除实验平台,以毛乌素沙地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固沙植物群落...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魏红旭 徐程扬 等 《生态学报》 2013年33卷2期 659-667页ISTICPKUCSCDCA
【摘要】 有关氮(N)∶磷(P)供给比例对苗木P吸收和利用影响的研地究仍存在盲点.选用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Henry.)播种苗作为材料,对比了1∶3、1∶2、1∶1、2∶1、3∶1五个N∶P供给比例对温室条件下苗木生长、针叶和根...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江立庚 戴廷波 等 《植物生态学报》 2003年27卷4期 466-471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以南方籼型水稻(Oryza sativa)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探讨提高水稻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的基因型潜力.结果表明,除早季分蘖期氮素积累量、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抽穗期氮素积累量以及晚季氮素运转效率外,各基因型氮素吸收与利用效率存在显著...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吴兵 高玉红 等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年38卷3期 163-171页
【摘要】 在大田环境下,设置氮肥(0、75、150 kg·hm-2)和密度(4.5、7.5、10.5×106粒·hm-2)2因素共9个处理(N0 D1、N0 D2、N0 D3、N1 D1、N1 D2、N1 D3、N2 D1、N2 D2、N2 D3)的...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李利 《山西农业科学》 2012年40卷12期 1292-1295页
【摘要】 通过施用不同量的氮素,对马铃薯植物氮素积累、吸收速率、块茎生产效率、氮肥利用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植株内氮素的积累量随生育时期的推移逐渐增加,在淀粉积累期达到最大,之后又有降低的趋势;氮素吸收速率随生育期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张国发 尤凤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11年50卷2期 247-249页
【摘要】 以粳稻品种空育131为材料,研究不同钾肥用量下水稻对氮肥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响应,为寒地水稻生产的合理施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施钾可以提高水稻产量,且随施用量增加,水稻体内氮素相对含量降低,但绝对吸收量增加,稻谷中氮占全株比重下降,氮肥利用率、...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王丽莎 陈龙飞 等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24年30卷6期 1115-1123页ISTICPKUCSCDCABP
【摘要】 灌溉和施肥是保障干旱区绿洲农业高产的关键,由此导致荒漠绿洲农业区农业面源污染愈发严重.绿洲区农田耕作年限不同,土壤熟化程度各异,土壤质地异质性明显,导致不同开垦年限农田系统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差异明显.通过土柱模拟试验,定量研究连续开垦24年...
- 概要:
- 方法:
- 结论:
【中文期刊】 杨毅轩 陈应枝 等 《应用生态学报》 2023年34卷6期 1572-1582页MEDLINEISTICPKUCSCDCABP
【摘要】 为探索黄淮海麦区最优播种方式,明确不同播种方式对冬小麦产量和氮效率的影响差异及其机制,本研究于2016-2019年连续3个生长季在黄淮海麦区西部的晋南地区设置宽幅匀播(WSS)、探墒沟播(FS)、立体匀播(TDUS)3种优化播种方式和常规条...
- 概要:
- 方法:
-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