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
- 已收藏
- 排序
- 筛选
- 84
- 5
- 4
- 36
- 16
- 5
- 5
- 3
- 18
- 10
- 9
- 8
- 7
- 中文期刊
- 刊名
- 作者
- 作者单位
- 收录源
- 栏目名称
- 语种
- 主题词
- 外文期刊
- 文献类型
- 刊名
- 作者
- 主题词
- 收录源
- 语种
- 学位论文
- 授予学位
- 授予单位
- 会议论文
- 主办单位
- 专 利
- 专利分类
- 专利类型
- 国家/组织
- 法律状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发明/设计人
- 成 果
- 鉴定年份
- 学科分类
- 地域
- 完成单位
- 标 准
- 强制性标准
- 中标分类
- 标准类型
- 标准状态
- 来源数据库
- 法 规
- 法规分类
- 内容分类
- 效力级别
- 时效性
【中文期刊】 陈修贵 樊慧蓉 等 《中国药学杂志》 2008年43卷12期 933-936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摘要】 目的 采用原子吸收/火焰发射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钾含量对氯化钾缓释片进行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 将20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2组进行单剂量双交叉试验,冲洗期为7d.每一周期的给药前3d为饮食平衡期和基线期,用以排除非药物性钾的影响.第4天为给药期...
【关键词】 氯化钾缓释片; 生物等效性; 原子吸收/火焰发射分光光度法;
【中文期刊】 彭文星 蔺建蕊 等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17年15卷9期 11-15页 ISTIC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术后患者合用托拉塞米与柠檬酸钾颗粒或氯化钾缓释片对患者血钾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接受心脏手术的142例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口服补钾制剂的种类,分为氯...
【中文期刊】 张建国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08卷14期 69-71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对四个厂家生产的氯化钾缓释片进行pH、时间、释放度的考察,探讨其体外释放机制.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氯化钾缓释片项下"释放度"检查法检测,描绘其三维释放图,对释放度的数据分别以零级,一级,扩散-溶蚀数学模型,Hixson...
【中文期刊】 钱薇 胡云芳 等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8年17卷1期 22-24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 建立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法,研究氯化钾缓释片的人体药动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试验采用随机双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13服受试制剂或参比制剂5.0 g,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尿钾浓度.用一室模型拟合尿钾累积排泄量一时间数据.以给...
【中文期刊】 侯玉琦 崔小霞 等 《中国医药导报》 2007年4卷15期 82页 ISTICCA
【摘要】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口服氯化钾缓释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1月~6月在我科住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8例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在术后6 h及时予口服氯化钾缓释片,对照组术后自行排气33例.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情况.结果:口服氯...
【中文期刊】 杨会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6卷26期 133-133页
【摘要】 <篇首> 原发性高血压病在我国人群中发病率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人群中心、脑、肾并发症不断增加.国外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导致死亡的第1位危险因素,疾病负担的第3位因素,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平稳长期保持血压正常稳定是减少靶器官损害的基...
【中文期刊】 黄芳 《北方药学》 2011年08卷1期 127-127页
【摘要】 <篇首> 1 临床资料男性患者,72岁.2010年8月18日诊断为急性心功能不全,高血压3级,陈旧性心肌梗塞、多囊肾、多囊肝.服用药物:氯化钾缓释片,1.0g,po,Bid;培哚普利片,4mg,po,qd;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po,qd...
【中文期刊】 牛晓方 袁桂艳 等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9年29卷23期 1998-2001页 ISTICPKUCA
【摘要】 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氯化钾缓释片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试验采用两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口服试验制剂或参比制剂3.0g,每一周期给药后收集0~1,1~2,2~4,4~6,6~8,8~10,10~1...
【中文期刊】 魏海燕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14卷5期 147-148页
【摘要】 目的:观察口服氯化钾缓释片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口服氯化钾缓释片60例)与对照组(不口服氯化钾缓释片60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功能、肠鸣音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肠鸣音和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早于...
【中文期刊】 刘淑洁 闫方 等 《药物评价研究》 2025年48卷3期 787-792页
【摘要】 活性成分为内源性物质的药物(以下简称内源性药物)的生物等效性(BE)研究应克服机体自身内源性水平对药物浓度的影响,获得药物的净效应,进而进行BE评价.研究的设计和开展应围绕内源性水平的获知、控制和校正等3个方面,并结合药物的药动学特征进行....